首页>企业频道>管理

令人刮目相看的设备大夫
——马钢检修公司创新发展、变革突破纪实

2019-06-17 14:49:00     作者:章利军 梅晨光

  在组建时面临新业态、新体制、新机制挑战和技术力量参差不齐以及承接工程业务十分艰难的情况下,马钢检修人不等不靠,自我加压,直面挑战,精益管理,终于实现了华丽转型,2018年创造产值8亿元,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盈利能力,成为马钢乃至钢铁行业一支独立完成煤焦、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全流程设备修复与制造的生力军。

  发挥整合优势 勇于变革突破

  20096月初,马钢检修资源整合正式拉开帷幕。因检修资源整合涉及面较广、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设备台账重新清点、众多工作需要理顺,从各单位新划拨的职工惶惶不安,对个人和企业的前途非常迷茫,马钢股份公司各生产厂及外界都是一片不看好的质疑之声。为发挥整合优势,凝聚各方力量,检修公司在快速完成组织结构设置、人力资源配置、新规制度编制、设备工具定置的基础上,勇于变革突破,分类做好职工思想统一、管理工作衔接、工序之间对接等具体工作,并把各家企业的优秀文化加以吸收,通过深化思想融合、文化融合、管理融合,使企业组织凝聚力和职工归属感不断增强,为在马钢内外日益打响品牌提供了可靠支撑。

  作为负责马钢本部2000万吨产能的生产全流程主要设备维保检修的专业队伍,该公司全力提升技术实力与服务品质,业主满意度不断提升,维保范围日益拓展,目前已覆盖马钢股份公司86%的生产区域,有效支撑了马钢的高效稳定生产,不少技术指标已经跃居国内钢铁行业前列,公司日益成为马钢上下最值得信赖的维保检修服务方。

  近年来,马钢主动化解产能,淘汰落后工艺,提前完成了化解产能的目标任务。为全力配合马钢妥善安置富余职工工作,检修公司在2009年检修资源整合后又陆续吸纳来自马钢各主线厂分流生产的正式职工700余人,为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近年来,该公司大力挖掘人力资源潜能,着力培育人才团队,并延伸到协力劳务人员,全面提升检修团队的技能素质。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10年不到8万元/人·年,到2018年攀升为22.8万元/人·年。通过滚动发展积累,公司已经拥有行业领先、专业工种配套齐全的技术专家和工匠人才队伍。

  艰苦创业路,风雨见彩虹。该公司凸显出冶炼设备检修与安装调试、工业管道与液压润滑、电气安装调试、发变电工程、旋转机械、皮带硫化胶接和制氧设备等9大优势专业,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实力,逐步在冶金行业内部打响了“马检”品牌。

  建立抢修110机制 当好全天候保姆

  200910月,一家协力保产单位因资金和管理上的缺陷等问题突然退出马钢保产序列,令马钢生产流程措手不及。关键时刻,新组建的检修公司勇于担当、快速推进协力置换,有效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克服区域设备不熟悉、工器具配备缺乏等不利因素,及时填补了保产的真空,确保了马钢生产顺行。

  2017527上午,因风机突然断电,1#大高炉风口铁水倒灌,马钢生产告急!为了火速更换受此影响的30套直吹管,检修公司调集优势资源,通过全力拼抢仅用6个小时完成抢修任务,以奇迹般的“马检”速度为马钢避免了重大损失。

  为了让业主更受益、让业主更满意,检修人建立完善维保保障机制,先后建立四班运行呼出和抢修“110”机制,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体系,建立设备维检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在线重点设备的“大数据”,支撑设备维检管理全过程、实时动态管理;此外还通过开展用户回访积极查找问题整改不足,不断提升维保服务品质。

  近年来,检修公司还积极探索检修总包管理模式,在马钢TRT设备修理总包试点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减少了检修频次,提高了检修效率,不断改善了TRT运行指标,吨铁发电量稳步提升,仅2018年,马钢6TRT系统增加发电量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达3800余万元。

  推进精益管理 激活动力之源

  实现企业愿景,必须依靠体制机制变革激发整个企业的活力。检修公司组建以来,各级管理者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把革故鼎新贯穿于企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全面激活了检修公司高效发展的动力之源。

  以三标体系建立、精益工厂创建为契机,不断提升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致力于实现精细管理、精益运营。20187月,公司通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精益工厂创建工作在一年半来的强力推进下,公司上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精益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为变革考核模式,激发内生动力,该公司充分发挥考核的杠杆作用,不断优化考核激励举措,在操作层面坚持推行工时制考核,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管理层面奖金系数根据管理幅度、管理难度、安全风险等因素差异化设置,并紧紧与所在单元绩效、所辖职工收入高度关联,形成目标一致、利益一致的有效激励;对各经营单元实行完全利润考核,按专业板块科学设定考核指标,指标设定科学、合理,考核公平、公正,分配公开、透明。

  人是企业第一资源,是企业第一财富。为提升人力资源效能,从2011年起,检修公司鼓励跨区域、跨单位互动检修,大互动直接带动了员工队伍有效工时负荷的递增,使正式职工的效能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建立一专多能津贴激励,鼓励职工学习取证的积极性,促进检修团队技能的提升,重点解决现场检修作业的工种配套问题,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一系列“组合拳”基本实现了定修零劳务,分包和劳务费用比例显著下降,检修及工程项目劳务使用每年可节省近千万元。

  近年来,该公司积极转变经营模式,推动转型发展,系统谋划公司现有业务板块的协同发展和战略定位,将设备维保、设备检修、工程建设、设备再制造“四大专业板块”打造成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提升总体发展动力。同时大力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采取联合承揽等方式,向电力、矿山、环保、有色金属、化工等领域延伸产业链,全力拓展内外市场。在马钢冷轧重卷线、冷轧脱脂线、长钢余能发电、新炉机工程建设、3#高炉大修、合肥板材公司镀锌线电气安装工程、2#高炉技术改造等重点项目中,争创精品工程,赢得了良好口碑。

  坚持改革创新 擦亮检修之剑

  2017年,在高温、暴雨多种因素影响工期十余天的情况下,检修公司以最科学的施工方案为支撑,仅用105天日历工期高效完成2#高炉“脱胎换骨”的技术改造工程,刷新了国内同类型项目的施工速度,谱写了马钢高炉建设的辉煌新篇。

  辉煌的背后是技术创新的强力支撑。20181127日上午,在二铁总厂2#高炉风口平台上,马钢检修人自主研发的高炉风口中套拆卸装置实战取得成功,23#中套从炉体里被轻松快速拉出。马钢本部6座大高炉,每年计划定修达24次左右,中套更换任务更是频繁。每次更换中套时,完全依靠人工,需要约60人轮流作业,采用滑锤打击中套来拆除。为此公司成立技术攻关组,利用液压逆打装置原理自动拆除中套,将检修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显著提高了效率、节约了工时,现在只需6人就可轻松完成中套的更换,经测算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35万元,由此缩短检修时间提前恢复生产而创造的间接经济效益每年可达50万元。在长期的高炉维检及建设工程实践中,检修公司锐意改进传统施工工艺与技术,形成了炉壳自动焊、大吨位炉壳液压提升、冷却壁连通管件液压弯管等一大批创新成果和专利技术,开创了残铁切割解体、高炉炉壳倒装、炉内砌筑隔断、并联立体交叉同步作业等一大批新工艺、新工法,使得高炉检修安装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方面指标得到显著提升。

  TRT技术攻关见证了检修公司技术创新的最突出成就,检修人先后攻克了TRT转子修复过程中的销子拆卸、叶片修复、销子回装、叶片锁紧、低速动平衡测试代替高速动平衡测试等关键技术,有效突破了设备制造商的技术壁垒与垄断。此外,检修人还开创了转子主轴弯曲校正方法及根治煤气泄漏技术;创新研发了蒸汽吹扫工艺,有效缓解了机组结盐结垢问题,提高了机组可开动率;改进了油缸联接板(手枪板),延长了联接板使用寿命;另外还专门研发自制了TRT伺服油缸拆装专用吊具、TRT调节缸锚爪定位销专用拆卸工具,及TRT私服油缸快速更换专用支架等专用工具,累计推出各类技术成果57项,其中3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授权。此外,他们还总结修订了《TRT系统设备故障判断和处理》等三套系统的培训资料,显著提升了专业技术服务能力。通过不懈开展技术攻关和改造,检修公司在国内同行业中独家掌握了TRT系统检修保产的一系列核心技术,形成了领先国内的竞争优势。

  目前检修公司拥有先进操作法和先进工法22项,获得国家授权技术专利80余项;拥有安徽省、冶金行业、马钢等各级命名授牌的职工“创新工作室”15个,掌握炼铁、炼钢、轧钢系统检修成套施工技术、液压施工工厂化技术、工业测量技术等一批应用成果。公司下辖的电气修造公司于2018年成功跻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检修公司目前也正在积极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检修公司还锐意创新信息化管理,先后开发上线“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实现管理模式化、流程驱动化、业务表单化、数据动态化、平台配置化、系统集成化;建立“设备工机具租赁系统”,将原先分散在各单位、各作业区的不常用设备工机具集中管理,提升利用率、节约重复采购费用;开发上线“协力人员信息数据库”,将身份信息、所属单位、从事工种、安全培训、职业健康、在岗状态、服务单位等信息,使用APP技术以动态二维码形式展示在手机端,以便快速辨识外来人员性质,加强现场管控;目前正在研发设备维修信息化系统,以实现查询、学习、点检和设备诊断等功能,按照设备树的结构,通过不断的投入和积累,形成马钢设备的状态大数据、检修大数据,开创智慧型检修模式。

  站在新起点、迈步新征程,检修人将矢志打造国内冶金行业内部最大、最专业、最具影响力的检修与技术服务商,奋力书写浓墨重彩的发展新篇章。

编辑:实习生2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