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管理

固本强基促提升
——首钢通钢2020年安全环保工作纪实

2021-02-03 08:46:00

  本报实习记者 庞静 通讯员 李尚伦
  2020年,首钢通钢公司践行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压实责任、补强弱项、抓实执行等措施,安全环保工作取得新进展,为通钢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座、注入了力量、点燃了引擎,彰显了争做安全发展示范者、绿色发展领跑者的使命担当。
  压实主体责任 筑牢安全管理新防线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钢城。面对疫情给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带来的挑战,首钢通钢结合疫情防控实际,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落实主体责任,围绕热点、聚焦重点、攻克难点,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冶金、危化、交通运输等重点区域,以及消毒物资的安全使用,顶班替岗、复岗、复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进行了全面排查。2020年,该公司各级领导带队检查996次,部门检查226次,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195次,查出隐患17944项,隐患整改率为99.33%;查处违规行为1969起,安全考核103.55万元,其中内部考核59.63万元,相关方考核43.92万元。该公司通过考核和责任追究,倒逼了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构建了“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补强管理弱项 降低环节管理新风险
  2020年,首钢通钢紧紧围绕安全管理中的短板和不足,坚持全面提升与重点发力并举,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举,专项整治与建立机制并举,广泛发动职工,群策群力,完成本质化项目改造123个,风险值降低16693。同时,该公司以作业区为单位,层层编制“双重”机制管控手册,并以能源事业部为试点,逐步在全公司推广。“双重”机制信息系统的投用,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实时化、动态化、痕迹化、精细化,做到“隐患不排查,系统能觉察;隐患不整改,系统有记载;整改不及时,系统有警示;工作不到位,系统有评估”。同时,这促进了首钢通钢安全生产管理向标准化、科学化、信息化迈出坚实一步。
  强化素质建设 提升全员管理水平
  2020年,首钢通钢以提升职工安全防护技能、培育安全家文化入手,不断加大职工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力度,围绕“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组织开展了安全微视频竞赛、安全知识网络答题等11项安全生产主题系列宣传活动,举办各类安全培训班382期,累计培训各类人员18821余人次。同时,该公司扎实开展班组安全文化创建活动,炼铁、炼钢、轧钢、能源四大事业部创建安全“家”文化班组40个,基层职工通过拍摄亲情照片、班前播放亲情寄语等活动,营造班组安全“家”文化氛围,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构建了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的新格局。
  实施绿色行动 构建闭环管理新格局
  一直以来,首钢通钢践行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理念,滚动实施绿色行动计划项目建设,提升环保治理装备水平。2020年,首钢通钢完成2项环保项目建设,以恢复现有除尘设施功能为目标,加大废气治理力度,推动数据倒逼机制,通过对重点污染源实施驻点式跟踪、写实、检查,形成过程跟踪、整改反馈、绩效评价环环相扣的“闭环”式评价管理模式;全年排查环保问题304项,考核19.13万元,迎接各级政府环保部门检查17次,其中市级检查13次、省级检查4次,全部顺利通过。
  强化费用管控 打通成本管理新途径
  2020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格局,对企业环保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首钢通钢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点、打通制约点,围绕环保处理工艺、设施运行能源消耗、药剂消耗等环保成本进行对标学习,以少缴不罚、控质降耗、保产创效为目标,制订23项降本措施,实现吨钢环保成本117.27元,比计划降低0.72元。该公司组织炼铁事业部、矿业公司进行攻关,确定以技促改、以标定耗、细化操作3方面降本措施,炼铁事业部实施脱硫浆液调节阀技改及增加反馈信号等措施,矿业公司实施螺旋输送机加水点改造等措施,有效降低脱硫成本,实现降幅10%的工作目标。2020年,首钢通钢实现环保税减免约220万元,获得国家环保项目专项资金奖补资金330万元。
  落实环保要求 形成环保管理新规范
  2020年,首钢通钢按照相关文件要求,积极开展环保手续办理,在炼钢、轧钢、能源事业部的配合下,顺利通过环保部门及专家现场评审验收,解决了三万五制氧、精品棒材项目久建未验的历史遗留问题,保证项目环保手续合法合规。同时,该公司通过对环保设施台账、记录、排污数据检查核对,梳理完善记录7项、纠错数据11个、整改环保问题13项。该公司结合新固废法要求,重新修订了《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组织新固废法宣传贯彻,各单位对照新要求梳理并整改问题53项。
  《中国冶金报》(2021年2月3日 07版七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