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生产经营

首钢京唐聚焦“四个一流”书写“做优做强”新篇章

2020-12-15 15:40:00

  这是一方蓄势而发的热土,这是一座充满生机的钢城。

  五年励精图治,虽艰难曲折,但众志成城。首钢京唐全体干部职工在集团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极目发展视野,胸怀大局,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成就辉煌、令人瞩目,变化巨大、让人振奋。循着“十三五”的时光坐标,无论是改革创新还是协同发展,无论是体制机制深化管理还是做精做优产品,首钢京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足音令人动容。

  盘点“十三五”,首钢京唐创新发展的大盘数据亮眼:

  ——完成二期一步工程建设,实现铁、钢、材产能规模跃升,“蛋糕”做大;

  ——技术进步和制造能力取得突破进展。MCCR多模式全连续铸轧产线、4300毫米和3500毫米中厚板项目、高强镀锌汽车板专用产线、高强酸洗、热基镀锌、十八辊单机架产线先后建成投产,大比例球团炼铁技术开创国内先河,产销一体化信息化系统顺利上线运行;

  ——品种开发取得重大进步,形成41大类1742个牌号的产品大纲,1000兆帕以上高强钢满足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稳步提升,产品和用户结构不断优化;

  ——首钢京唐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环保完成创“A”级目标;QTI全员快速改善活动和精益生产精益管理文化深入人心。

  ……

  冬日暖阳,照耀京唐。沿着发展的脉络深情回望,“十三五”无疑留下了精彩绚丽、浓墨重彩的厚重篇章。

  改革创新 步履铿锵

  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的经验启示我们,只有坚持改革发展,才能破浪前行;只有推动创新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机结合,才能走稳走好高质量发展的征程;只有持续不断集聚创新创业能量,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才能永葆企业的活力和生命力。

  战略引领发展,格局决定未来。15年风雨历程,首钢京唐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夯实基础。“十三五”伊始,首钢京唐提出了: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增强产品综合竞争力的创新发展思路。以此为契机,站在新的起点上,制定了新的五年发展规划,打响了决胜“十三五”之战:未来的五年,首钢京唐将坚定不移地锁定全面实现“四个一流”目标,建设最具世界影响力的钢铁厂,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改革,让首钢京唐在时代的洪流中更加稳健。

  “十三五”期间,首钢京唐坚持集中一贯、扁平化、精干高效的原则,全面实施管理架构改革,压缩作业部管理层级,撤销分厂建制29个,撤并作业区96个;去除行政化,职能部门改“管理处”为“专业室”,扁平化管理体系的特征和优势愈加明显,形成了科学系统、精干协调的组织架构及管理体系。深化设备维检体系改革,以点检定修制为核心,实行工单制,整合维检队伍,优化管理模式,维检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日趋完善……

  首钢京唐以提升“制造+服务”核心竞争力为核心,将实行产品制造体系改革作为深化改革、增添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认真分析现有生产制造专业管理方式的利弊,由按专业分工管理模式转变为按产品分工管理,实现对产品纵向一管到底。这一改革,通过产品的纵向管理,使横向的专业工作更能够落到实处,紧贴用户、紧贴产线,增强了系统保障能力、提升了服务用户的水平,以及生产经营组织管理水平。

  实施产品制造管理体系改革后,首钢京唐产销环节沟通更加顺畅高效。就拿镀锡板事业部来说,镀锡板订单评审周期由原来的2个工作日缩短到1个工作日。遇有用户需求提报不够明确的情况,生产、销售和研发人员共同走访用户,了解需求、指导选材,增强了对合同组织的技术支撑。

  创新有道,智领未来。技术强企,是企业必走之路。

  “十三五”期间,首钢京唐一大批科技成果在自主创新中成长崛起。稳步推进智能化料场、智能仓储、智能球团、拆捆带机器人、产销一体化等智能工厂建设,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引领科技前沿技术,开展重点技术攻关,推进碱性球团矿生产与应用研究、高效生产洁净钢的技术研究等,不断积聚后发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瞄准世界先进钢铁企业,建立涵盖主要工序79项指标的对标体系,持续与行业先进企业对标缩差,炼钢出钢温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炉役碳氧积不断刷新纪录。截至今年9月,有51项达到或超过标杆企业,有48个对标指标累计创历史最好水平115次,为全面实现“四个一流”目标持续提供发展动力。

  精彩来自一线,创新植根基层。“十三五”期间,首钢京唐55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共完成攻关课题2350项,取得科研成果328项,获得专利授权386项,创最佳操作法273个,解决现场难题4530个,创造经济效益1.85亿元。32个发明专利获得全国发明展览会金银铜奖,荣获首钢集团命名表彰职工创新工作室30个、北京市和河北省命名表彰8个、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示范创新工作室1个、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全国总工会和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领导来京唐调研,并亲自为行业示范创新工作室授牌。炼钢部“王建斌创新工作室”带领攻关小组扎根一线,试验摸索,通过优化转炉留渣量,铁水分级管理,“全三脱”低磷工艺技术开发等一系列技术改进,所有转炉复吹比达到100%,碳氧积降低到0.00156,转炉平均终点氧降低到150ppm,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创效益6500万元。热轧部“张维中创新工作室”针对降低精轧换辊时间反复攻关,创新性地提出“换辊准备一步走、工作辊异向窜动、卡板开关异位加轮”等改善方案,极大地降低了精轧换辊时间,年创效益2568.8万元。运输部“陈万忠创新工作室”以码头作业技术难点、装船工艺优化、工属具小改小革为主要攻关方向,开展创新项目40余项,降低成本费用800多万元……

  新潮涌动,稳中蓄力。首钢京唐的创新还坚持瞄准世界前沿科技,瞄准国际技术瓶颈,瞄准行业发展需求,敢于挑战、持续探索,不断掌握新技术、实现新突破。技术研究院、京唐制造部、炼铁部、质监部组成联合创新团队围绕大比例球团冶炼,大胆突破技术思维定势,先后解决了成品球硅含量低、还原膨胀率过高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掌握了从原料管理到高炉冶炼的一系列技术要领,实现了三座高炉入炉球团矿比例稳定在56%以上的目标……

  品牌发展 协同共进

  产品是企业的名片,品质是产品的生命。对生产制造企业来说,促进品质提升,实现制造进步,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手段。

  “十三五”期间,首钢京唐坚持“打造首屈一指的钢”的品牌理念,走精品发展之路,以产品诠释着首钢搬迁的成功。瞄准市场,持之以恒实施精品战略,着力提升高附加值产品、高端用户比例,扩大高端市场份额,主动面向客户,持续改善质量,用丰富的品种、过硬的质量、优质的服务不断敲开高端市场的大门。随着二期一步工程及重点技改项目建成投产,首钢京唐形成了包含热轧板卷、中厚板、复合板的热系产品和以汽车板、镀锡板、家电专用板、涂镀板、酸洗板为代表的冷系产品。着力培育汽车板、镀锡板两大战略产品,将其打造成为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拳头产品。薄板坯产品形成以薄规格集装箱钢、高强钢等为主的产品结构。中厚板形成以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能源用钢、核电用钢、军工钢等为主的产品结构。上述品种的比例达到总产量的85%以上。“十三五”期间,产品开发371项,生产牌号达到1742个,其中,战略产品产量稳步提升。

  构建高效协同新格局。首钢京唐以“制造+服务”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装备优势,以产销一体化为依托,强化产线制造能力,加快产品推进、优化产品结构、创新服务模式,借鉴巴登经验,找到了一条自身加快转型发展、奋力开拓前行之路。

  2019年8月1日,首钢京唐二期一步工程全面建成投产。

  “使产品结构更合理,品种规格更齐全,市场竞争力更强”,这是首钢京唐新产线项目建设的目标,这些新产线在推广应用一期220项先进技术基础上,优化改进技术54项,创新技术50项。至此,首钢京唐产品制造能力如虎添翼。

  首钢京唐全体干部职工传承发扬首钢精神,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公司上下主动出击,奋力攻克“设备关、工艺关、质量关、效益关”,新产线项目的达产达效与一期的协同高效,不仅大大提升了首钢京唐整体运营水平,而且逐步显现出了更多的“溢出效应”。MCCR产品定位为高附加值的精品板材,配备世界首台套新型全无头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具有单坯、半无头、无头三种生产模式,引领未来薄规格高强热轧带钢绿色智能制造新趋势、新方向。此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其性能、质量、成材率、能耗等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以热带冷生产“超薄+高强”热轧钢卷,MCCR这条生产线填补了国内钢铁行业的空白。特别是MCCR新产线在疫情影响、外方撤离的不利条件下,自主推进各项调试工作。2020年6月份产量达到14.7万吨,产线制造能力逐步提升,连铸实现5.0米/分钟高拉速的稳定控制,2.0毫米以下薄规格比例达到60%以上,无头比例达89%,实现了最薄规格1.0毫米的小批量稳定轧制。实现了阶段性达产目标,为产线进一步顺产、稳产、达产创造了有力条件。

  奏响质量发展主旋律。首钢京唐牢固树立“用户的标准就是我们的标准”理念,在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从原料入厂到产品,再到用户,持续进行质量过程管控,构建标准体系。实行产品研发、技术标准、生产组织、市场营销、用户服务、异议处理为一体的管理方式,形成了从用户先期介入、质量设计、质量管控、物流跟踪、质量异议处理、持续改进、用户技术服务等业务的一贯制管理模式。与此同时,着眼生产全流程,抓住关键控制环节,开展与先进企业全面对标,健全完善对标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了一贯制管理、用户管理、过程管理、重点指标四合一对标体系。对各工序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梳理,对前三位的影响因素制定了153项攻关措施。通过“一贯制”管理模式,“十三五”期间京唐产品带出品率、质量异议受理件数分别比“十二五”降低34.3%、46%,整体合同兑现率提高4.49%;以炼钢连铸、热轧精轧和冷轧镀锌工序为样板,利用六西格玛科学管理工具,建立起“首钢京唐公司TS16949标准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结合G8D质量改进和汽车行业五大工具的应用,加强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管控。在工艺稳定体系上,调整完善工艺稳定评价体系,形成公司级97项重点指标和作业部级179项支撑性指标,实现全流程覆盖。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架构,全面落实质量目标和过程绩效指标,持续推进ISO9001和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再造。加强新版IATF16949标准换证工作,2017年8月底,顺利通过了审核组换版换证现场审核,2017年9月24日,国际汽车工作组向公司颁发了新版质量管理体系双证书。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十三五”期间,首钢京唐紧跟“轻量化、高强、环保、耐蚀”钢铁产品发展趋势,提升精品板材生产能力。截至目前,热系产品在车轮、车桥、大梁、厢板领域推进新产品开发、强度升级,汽车用钢开发新牌号8个,新用户7个;开展了800兆帕级车轮钢和500兆帕一体化车轮钢的开发;MCCR产线完成耐候钢、高强钢、中高碳钢和酸洗汽车、门板、制管等17个新品种开发。冷系产品围绕镀锌外板、高强、新镀层等产品实现突破,高强钢实现DH980首发,汽车板双相钢实现1180兆帕级以下全覆盖,镀锌外板成功向宝马、大众高端客户供货,锌铝镁表面质量控制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功实现向长城客户批量供货。中厚板产品助力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标中水大唐陆上风电、江苏海力三峡如东海洋风电等项目,风电钢市场占有率跻身行业前三;中标中石化新疆库车项目原油储罐用钢,此产品实现了首钢京唐“零”的突破。镀锡板达到45万吨年设计制造能力,DR材、奶粉铁、高抗硫、红牛铁产品比例分别达到25.5%、5.5%、28.56%、22.42%,涵盖饮料罐、食品罐、奶粉罐等所有包装用板材,实现了奥瑞金、中粮包装等国内高端客户全覆盖,品牌影响力迈入“第一方队”;成功生产高端汽车刹车静音片钢和0.11毫米超薄规格电池连接片等高端领先产品。

  绿色循环 保驾护航

  钢铁行业既是工业领域的耗能大户,也是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对环境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十三五”,首钢京唐坚持绿色发展引领,明确环保工作定位,提出并大力践行“打造绿色钢铁就是保生存促发展”的环保理念。

  环保理念是京唐自身的需求,更是社会的责任。拓宽时空的视野,放眼京津冀,首钢京唐以绿色循环为协同发展描摹了鲜明的底色,为社会和行业树立了标杆。

  首钢京唐一直遵序着建厂初期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初衷,把环保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建设环境优美、资源节约的绿色钢铁梦工厂。实施智慧化能源管控中心建设,到2020年底,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炼钢工序能耗、吨钢转气回收、氧气放散率5项指标优于国内外先进企业,荣获了中国节能协会企业贡献奖、绿色企业管理奖、海水淡化项目“优秀海洋工程”等多项殊荣,全面提升了公司在钢铁行业节能减排领域的影响力。2016年,荣获国家环保部第九届企业类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企业环保类);2017年取得了唐山市环保局核发的新版排污许可证,成为全国钢铁行业第一家取得新版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引领了钢铁行业排污许可制的落实,为推行国家环保新政作出了表率。2019年,顺利通过唐山市全流程超低排放验收,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获中国环境报“绿色企业管理创新奖”,公司绿色发展形象更加鲜明。

  能源高效新格局。“十三五”期间,首钢京唐建设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工程(CCPP),运行工况宽、发电效率高,使整体联合循环发电效率提升至47%,极大降低了碳排放,配套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3.5万吨/日海水淡化工程,构建了全球首例“燃—热—电—水—盐”五效一体高效循环利用系统,开创了低品质能源高效利用的新格局,能源消耗指标取得了新的突破。同时,创新管理,对CCPP、一二期煤气柜、启动燃料站、余热锅炉、海水淡化五大监控系统进行集中整合,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管理模式为行业首创。在吃透一期生产规律的基础上,准确预测二期投产后能源介质供应的规律,通过移植一期建设、生产的经验,借鉴本行业技术最新发展成果,反复优化方案,建设了两台40000立方米/小时制氧机组,精准匹配生产需要,配合液化装置,氧气放散率基本达到零的目标。统筹二期能源系统建设,构建了以冀东油田天然气伴生气为优先使用单元、市政天然气为保产单元、启动燃料站为应急储备单元的“三位一体”清洁能源体系,开创了能源高效利用的新格局……

  “十三五”期间,首钢京唐按照地方政府部门及集团绿色行动计划要求,深入推进各项环境治理工作。按计划实施了504平方米带式焙烧机球团烟气脱硫项目,采用循环硫化床+SCR脱硝技术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理后污染物满足河北省《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超低排放要求,进一步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实施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提标改造,并按期投产运行,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指标比现行国标多减排85%,提前达到焦化超低排放要求;完成电厂2台300兆瓦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环保指标比特排限值降低50%;原料、炼铁等除尘设施达标改造任务全部完成,所有除尘设施改造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被誉为钢铁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典范。

  共享发展 人企和谐

  创建和谐企业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人企共赢和谐企业,要以人为本,以文化为引领,构筑人企共赢和谐环境,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氛围。

  首钢京唐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依靠职工,重视人才,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同发展才是根本。首钢京唐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才战略放在首位,“十三五”期间以发展战略为导向,系统谋划建立适应人才梯队建设的管理体系。

  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符合京唐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评价、选拔、晋升管理运行机制,积极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健全三支人才队伍成长机制,突出重点人才重点激励、优秀人才优先激励导向,共有5800余人获得职务职级晋升,80人获得特殊奖励晋级,40人被评聘为技术技能专家,2人荣获“首钢工匠”称号,畅通了职工职业成长的绿色通道。从严把好选人用人关,加强在职干部和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建立了与京唐发展战略相适应,具有较高道德修养,善学习、懂管理、会经营、能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领导人员队伍。拓宽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建立了掌握先进技术、有较高技能水准的核心技能人才队伍,特别培养了一大批在钢铁行业关键领域和核心专业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型人才,打造首钢京唐的优秀人才集群。截至“十三五”末,领导干部队伍,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4%以上,中高级职称达到57%以上;技能操作队伍,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比例达到21%以上。

  创建学习型企业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十三五”,京唐紧紧围绕首钢转型发展,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基础工作,积极构建基于岗位能力提升的全员分层分类培训体系,探索和创新适合企业发展实际要求的灵活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方式方法,大力推进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

  围绕培养“忠诚、感恩、激情”的价值追求,以提升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向更深、更精发展为目标,面向生产实践,聚焦技能操作人员短板,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仿真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工作室等平台优势,开展多岗位、多层级技能比武,实操轮训,持续提升职工素质能力。通过师带徒、精英带团队、骨干带全员、互动学习,促使职工技能全面提升。结合自身实际,以“一个聚焦、两个结合、三个有利于”为方针,建立了QTI精益管理办法,通过创新实施改善积分奖励机制,研究开发改善成果信息化管理平台,成功实现了改善成果的分层实施、分层评价、快改快奖,以及改善成果共享的功能。建立公司及作业部两级改善名人评选机制,对于聚焦现场,结合专业管理、结合岗位实际,主动解决问题,取得突出业绩和群众评价高的职工进行重点表彰,提升了职工参与现场改善的积极性、获得感和荣誉感。

  以打造高效管理团队为目标,开展各层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培训和管理主题研修,提升管理人员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以促进公司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目标,广泛组织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培训、专题培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专家型、研发型高素质核心专业技术人才。以提高一线生产操作人员技能水平,满足岗位要求为目标,以技师、高级技师人才培养为重点,以岗位能力提升为重点,在广泛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岗位技能培训的基础上,狠抓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提高;狠抓岗位创新,助推职工实现岗位成才。

  践行绿色人文发展理念,建设公园、钢城怡园、智能化餐厅等多个绿色人文项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职工紧急采购物资、严格卫生检测、提供免费午餐、代开药品、发放水果,同时专车接送职工返岗、回家,增强了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十三五”即将圆满收官,“十四五”大幕也将开启。对首钢京唐人来说,尽管前行的道路上仍会有不少艰难险阻,但只要秉承快速高效、严谨细致、深入扎实的企业作风和精细、规范、协调、执行的管理理念,必将迈出优质高效发展的新步伐,为全面实现“四个一流”目标,建设最具世界影响力的钢铁厂的愿景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首钢日报

编辑:网站实习3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