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管理

向先进管理要质量、要效益、要增长
——山钢集团管理工作提升纪略

2022-10-25 08:08:00

  本报通讯员 赵腾
  “坚持从先进的管理中要质量、要效益、要增长,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山钢集团主要领导多次对管理提升提出要求。实践证明,管理提升正是山钢多年来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永续发展的制胜法宝。
  党的十九大以来,山钢抓住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持续向好的机遇,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管理规范化优势,不断学习民营企业管理高效性做法,抓基础、补短板、控风险、提效率,战略引领和协同指导作用凸显,管理成本持续降低,资产质量和经营质量明显改善,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由“求生存”到“谋发展”的转变,树立了创新竞优、改革图强的崭新形象。
  探索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山钢以做“桅杆上的瞭望者”为己任,管理思维不断创新和突破,建立了以客户为引领,以人才为支撑,营销、生产、研发高效运行的“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各单位根据自身特点,以满足客户、市场需求为导向,采用上下游产业链联合、先期参与用户需求方案研发和提供个性化服务联动、线上电商平台与线下运营销售结合等商业模式,推动管理效率效益本质化提升。此外,山钢还将战略规划分解为年度行动计划和财务预算,按照“同口径、不变价”确定经营目标,根据市场环境调整经营行为,系统谋划管理变革和流程再造,聚焦功能定位变化,高起点高标准设计产业定位和进行业务布局,构筑长期长效竞争优势。山钢各权属公司、总部有关部门按照商业计划书确定的目标,系统查找改善提升空间,深度挖掘降本增效潜力,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探索推动管理方式优化。山钢着手从资产经营、生产运营2个层面研究总部与莱芜基地、日照基地的职责,以资产经营为中心,以资产经营效率和资产回报率最大为目标,优化钢铁产业布局,加快结构调整,打造资产经营公司,形成总部管理业务流程清单,经营向总部集中、制造向基地下沉,实现总部与基地间的高效协同与快速反应。与此同时,山钢着力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中心,以极致效率和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聚焦钢铁制造专业化管理,优化完善“五位一体”协同机制,研究经营决策权、专业管理权、生产作业管理权的合理配置方式,构建精简效能、专业化、集约化、扁平化组织架构,加快莱芜基地、日照基地资产、资源统一高效协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
  探索推动全面对标、系统提升。山钢开展对标找差,利用3年时间补齐短板和弱项,分级制订对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分层分类构建对标管理体系、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逐级细化分解具体工作举措,逐级督导压实管理责任,加快缩短与标杆企业的差距。山钢还突出抓好净资产收益率、吨钢利润、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强度等指标提升,持续推进法人户数压减,不断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山钢各权属公司紧跟行业形势变化,结合企业实际,动态做好对标指标迭代升级,强化与世界一流、行业标杆的比学赶超,快速提升专业服务能力。近2年来,山钢监控指标完成情况总体持续向好,企业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管理水平在现有基础上进步明显,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巩固。
  探索推动精益化管理。山钢策划开展效率改善提升活动,深挖劳动生产率提升潜力,钢铁、矿业、耐材等产业靶向发力、提高效率;盘活存量资金,挖掘沉淀资金,优化融资结构,资金使用效率持续提高,资产负债率不断降低;开展运营质量改善提升活动,以生产组织“零停滞”、资源投入“零浪费”、现场操作“零失误”、设备运维“零故障”、产品质量“零缺陷”、界面协同“零缝隙”为目标,构建精益生产保障体系,在超越自我、跑赢大盘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卓越;以品牌高端高效化为主攻方向,实施质量强企和品牌战略,做强明星产品、壮大金牛产品、培育新星产品,形成若干战略性产品,产品创新能力、创效能力进一步提高,打造了一批“山钢名牌”“山钢精品”。
  探索推动现代企业制度体系的建立。山钢全面梳理制度建设中的短板弱项,推动制度建设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健全以企业章程为基础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推进制度执行;持续优化业务流程设计,进一步缩短决策流程,提高决策质量与效率;加快推动山钢股份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示范工程。近年来,山钢制订、修订董事会和董事评价办法、外部董事履职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依法落实董事会各项权力,完善山钢集团董事会向权属二级公司董事会授权制度,全面实现董事会规范运作;在省属企业中率先印发《风险内控管理指引》《合规管理指引》,实现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效贯通融合。
  探索推动协同创新。近年来,山钢集团产业协同管理体系不断创新,协同度、协同金额等指标连年攀升,内部协同度持续提升,协同金额突破百亿元,阳光购销成效初显,成功打通14家主要权属公司购销信息“孤岛”,实现采购信息监督“全覆盖”,阳光购销采购量持续增长,成本降低率不断提升。
  《中国冶金报》(2022年10月25日 06版六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