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雷 王晓光
今年1月—9月份,鞍钢钢绳公司(以下简称钢绳公司)的利润大幅增长,为去年同期的4.33倍,创造了10余年来的最好业绩。这个曾经被职工称作“没救了”“不行了”的公司,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保持了稳定的盈利能力,一举扭转了多年困守盈亏平衡线的艰难局面,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打造出了以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长期经营困难的企业实现稳定盈利的“钢绳模式”。
信心来自决心
破解经营困局,必须勇于改革
2003年以来,钢绳公司先后经历3次改革,但是前两次改革并没有让被动的生产经营局面得到根本扭转,甚至面对严峻市场和发展转型的“双考验”,生产经营一度陷入困境。
“那时候,干多干少一个样,就挣那点儿‘死’工资,大家都是抱着混日子的想法,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没有一点动力。”该公司拉丝作业区烧线工段职工张程回忆道。成效未及预期的改革叠加多年亏损的局面,严重削弱了职工的士气,他们曾一度认为该公司的改革不过是做样子、走过场。
面对生产经营困境,该公司领导班子深入现场与员工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同时与同行业的优秀企业进行对标,学习和借鉴其先进管理和发展理念后,达成共识,即实施市场化改革是解决钢绳问题的唯一出路,不论多难都必须做好市场化改革,才能祛病健体,实现轻装上阵。
对改革不理解、不认同,甚至断言“改革就是走过场”的个别职工,钢绳公司领导班子通过“一对一”谈心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思想工作。“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反对改革的声音少了,拥护改革的声音多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职工们的思想和认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成本意识、品牌意识增强了,改革发展的信心、决心更足了。
如今,在钢绳公司整洁明亮的厂房内,各条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产线旁的操作人员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干着手中的活儿,检修人员按部就班、细致入微地检查设备,修理备件,管理人员各司其职、恪尽职守……
“观念一转天地宽。近一年来,钢绳公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效益好了,职工的工资高了,我们看到了新希望。”张程说,现在职工们都愿意与企业一心,共同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团结奋斗。
制胜来自意志
完成改革攻坚任务,必须敢于斗争
“改革,就是要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钢绳公司坚持把企业发展的“短板”当作通过市场化改革实现能力提升的“跳板”,勇于发扬斗争精神,动真碰硬地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公司盈利的空间。
钢绳公司原有涉及生产、设备维修维护等业务的相关方共11家,劳务派遣人员275名。相关方单位多,管理难以统一;人员没有归属感,责任心不强;作业效率低下等成了制约钢绳公司扭转局面的因素。
钢绳公司领导班子充分发扬斗争精神,解除全部相关方的合作,集中整合包保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市场化原则将业务整体打包,与一家具有成熟管理经验的包保单位签订合同,配套实施工作的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考核。此外,该公司还采取在职职工与相关方职工交叉任职的方式,实现了管理上的统分结合、生产中的交融互促、人员上的统筹协调。
钢绳公司通过整合劳务资源,实施人员双向进入的一体化融合协作管理,不仅实现了灵活调整、集中管理劳务人员,有效降低了管理风险和管理费用,同时也让相关方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变得更强。该公司相关方职工赵杰文针对在制绳过程中出现的金属芯应力问题,对多股卡具进行改进,在原12孔的多股卡具上增加6个圆孔,采用一次捻的方式成功解决了金属中层芯松散的问题,让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钢绳公司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怎能不全心全意付出呢?”赵杰文说道。
为抓好在职人员人事用工改革工作,钢绳公司坚持对接市场化要求,以三项制度改革为抓手迅速推进,将管理人员由98名压减至46名,减幅高达53%。与此同时,该公司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精准差异化薪酬绩效分配体系,真正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
该公司原本在生产操作岗位从事一线生产工作的赵强,通过公开竞聘走上了制绳作业区管理岗位。他感慨地说:“如果不是去身份、去台阶改革政策落地,我不可能从一名生产岗位工人一步步走上管理岗位。”在他的带领下,该公司制绳作业区现场得到很大改善,产量、质量更是实现了双提升。
该公司制绳作业区职工王伟勋说道:“如今,每完成一件工作任务,我的工资都会有所增加,这份工资挣得明明白白,干劲儿甭提多足了。”钢绳公司结合实际,通过实行生产车间计件工资制,在生产管理系统植入计件工资系统,将产量与绩效挂钩,职工根据产量、品种、规格,直接可以计算出自己当天的收入。
让“拉车扛活”的人真正“多劳多得”,确保薪酬与业绩同升同降;让有为者有位,让无为者让位……钢绳公司落实市场化、契约化经营的要求,破除“大锅饭”“铁工资”,激发扭亏脱困攻坚的活力、动力。
成效来自业绩
推动改革举措落地,必须善于实干
让市场化改革举措真正落地见效,必须会实干、真实干、永实干,才能久久为功;只有摆脱路径依赖,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产量质量,多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才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硬核实力。为此,钢绳公司坚持以市场化为引领,本着“一切皆可变”的思想,深挖自身潜能,想方设法提产提质增效。
为确保“实打实”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产量质量,钢绳公司通过合理组织生产,最大限度地组织批量生产,同时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换线频率,从源头上减少废弃品的产生和制造。为此,钢绳公司成立公司领导、质检部门、一线职工在内的质量监督工作群,实现了质量管理无缝沟通,全力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高质量的标准要求。
该公司生产技术部质检中心职工董岩在一次现场巡检时听到厂房外面有异响,查看后发现是叉车在运送成品轮时,成品轮触地挤压了钢丝绳,造成钢丝绳变形。他立即把这一情况拍照反映到工作群。“公司领导第一时间就看到了,并安排制绳作业区管理人员到现场查看。”董岩说,后来制绳管理人员在查看后立刻组织人员修理,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无论是生产线上的问题,还是客户的反馈,只要有关质量问题,都能在这个群里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响应。”该公司质检中心负责人说,截至目前,通过这个群发现和解决的质量问题已经超过70个。
今年前9个月,钢绳公司相关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拉丝原品种合格率由58%提升至91%,制绳合格率由95%提升至98.2%。
“设备稳定运行,是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为保证设备运行效率,钢绳公司全面推行操检合一,把操作和检修人员“捆绑”,避免了操作人员一味地抢产量而不顾设备维护,以及检修人员作业效率不高等问题。同时,该公司充分发挥相关方在设备维护修理方面的优势,把设备维护与修理工作全权委托给相关方。今年前9个月,该公司设备检修率提升了50%,重复维修率为零。
有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做支撑,有了高效运行的设备做保障,今年前9个月,钢绳公司的产品产量得到大幅提升:镀锌钢丝产量是去年同期的2.8倍;镀后拔钢丝产量是去年同期的2.4倍;镀锌钢绳产量是去年同期的1.7倍;产品成本每吨降低568元……实现了企业效益和职工收入的双赢。
钢绳公司不仅坚持眼睛向内做好自己,还坚持眼睛向外提升自己。今年初以来,钢绳公司把研发和制造高附加值产品作为工作重点,与高性能(专用)钢丝绳联合研发中心联合开发出10项新产品。
钢绳公司的市场化改革让全体员工更加深刻地领悟了个人与企业关系的真正内涵,以实实在在的收获,提升了安全感、幸福感、满足感,并形成了推动该公司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中国冶金报》(2023年11月07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