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世宇 孙政依
今年初以来,首钢通钢机电修造公司上下积极推动“一段一策”改革,深入开展调研,分析问题根源,有针对性地制订精准有效的改革之策。首钢通钢机电修造公司检修作业区是该公司此项改革行动中的佼佼者。
据悉,首钢通钢机电修造公司检修作业区原有铆焊、铸造、检修3个工段,不同的工段工艺不同,生产模式不同,如果都用同一套改革方案,可行性很低。该作业区从首钢通钢机电修造公司“一段一策”的改革思路中获得启迪,得出要解决根本问题,就不能图省事,必须结合实际为每个工段量身定制改革之策的结论。就这样,“一段一策”在该作业区“枝繁叶茂”起来。
打通耗时“关卡” 工时考核提效率
铆焊工段是首钢通钢机电修造公司检修作业区活源较多的工段,但是因为人员也相对较多,在制作铆焊件时,经常出现“人等活”的现象。该作业区经过深入调研,发现问题出在下料这一步骤。铆焊件制作的最前沿工序就是下料,以往下料无法精确给出不同形状铆焊件的工时标准,只能依靠班长凭经验给工时,这就造成了工时不合理、工人情绪大等现象。前道工序干不出来,后道工序只能干等着,该工段的工作效率因而一直提不上来。
为解决这一难题,该作业区现场技术员卢俊鹏查资料想办法,自己掏钱买软件,编好能模仿数控切割计算出制作不同模型工时的程序,打通了下料工序耗时的“关卡”的同时,通过软件计算出标准工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争执大大减少。该工段的工时考核因而得以顺利实施,大家的干劲更足了,效率也提高了。
优化用人机制 单工序承包激活力
该作业区检修工段堆焊班组是一个仅有4人的班组,因为工资固定,难免出现怠工现象,需要班长每天催促,才能完成工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作业区对2023年堆焊班组的工作量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对该班组实施单工序承包,将堆焊的活整个包给2人,实施2人拿3人绩效的政策,其余2人分派到其他缺员岗位创造价值。该班组留下的人虽然干的活比原来多,但绩效工资却能提高50%,职工的积极性自然就上来了。
同时,该作业区还制订了相应的考核制度,对加工制作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该工段的单工序承包制已经实施了2个多月,人工费用不仅降低了,产品质量还得到了提高,设备运行稳定率比过去更好。
市场化改革 打造拳头产品创效益
铸件是该作业区铸造工段的主要产品,铸件工段的技术水平在吉林通化名列前茅。该作业区在对内部市场和周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后,决定对该工段实施市场化改革。
要抢占市场,得找盈利高的产品。该作业区的铸造工段把焦点放在高附加值产品——高锰钢上。以前,高锰钢产品由于相关设备设施满足不了热处理工艺要求,致使其铸件的耐磨性和耐冲击性达不到用户的使用要求,成为产品的“硬伤”。为了解决问题,该作业区依托徐凤娟创新工作室,自行对设备设施重新设计改造,达到了热处理的工艺要求,解决了高锰钢产品的“硬伤”问题。
产品研发问题解决了,第二步就是解决销路问题。高锰钢产品的优势为耐磨耐冲击性强,在通钢主要应用于棒磨机衬板和铲车的唇板、铲齿和小挖斗齿上。该作业区利用铸件工段生产的高锰钢产品制作出一套棒磨机衬板,在通钢炼钢事业部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共节省外购费用50余万元;制作的唇板和铲齿预计能够满足通钢运输公司铲车的全年需求,可节省外购费用约3万元。
大活一起干 “吨位+工时”考核省工期
该作业区新成立的维检工段是将各工段技术水平较高的10余名工人抽调到一起,实行双重考核机制。这10余名工人在正常工作时间在各自的工段干日常的工作,但当有大活、急活、难活出现时,该作业区就把他们集中起来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进行攻坚。以前接到大活,该作业区的员工经常会因为日常任务重,出现不情愿的情绪。但新工段的成立改变了这一现象,双重考核机制使得能按工时计算的工作实施工时考核,能按吨位计算的工作实施吨位考核,便于在原有工资的基础上实现额外创收。
2月份,该作业区的维检工段接到了成立后的第一个大活——制作焦化事业部120米卷筒。以往,这项工作的正常工期为15天,还会对日常件制作产生影响。但在该作业区维检工段员工的努力下,日常工作任务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卷筒的制作工期还提前了5天。员工挣得多,“怨气”减少了;活干得漂亮,工期也缩短了。
《中国冶金报》(2024年05月14日 02版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