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降本增效的攻坚赛道上,宝武集团中南股份炼钢厂炼钢车间一工序丙班3号转炉班组以“算细账、精算账、算长效账”为突破口,将“经营思维”深度融入生产全流程,用一组组亮眼数据交出了一份“小班组大作为”的精彩答卷。
逐炉精耕,把指标提升写进每一炉钢水里
面对当前生产过程中的铁钢比频繁调整、生产节奏多变、低碳钢占比攀升等多重挑战,中南股份炼钢厂炼钢车间一工序丙班3号转炉班组没有退缩,反而以钉钉子精神深耕“逐炉算账”法,在钢铁材料消耗攻关中找出突破口。“每炉钢都要有成本账本,必须算清温度、成分、配比的加减法。”炉长李远耀说。班组创新实施“动态调优”机制:每兑入一炉铁水前,都要提前查看铁水温度、成分数据,结合热平衡模型精准计算废钢配比;同时结合上一炉温度,根据生产节奏动态调整出钢温度,尽可能降低消耗,这一增一减间,既减少了高价铁水消耗,又规避了高温喷溅风险。
功夫不负有心人,“逐炉算”换来“指标跳”:班组一次拉碳成功率跃升20%以上,连续两月实现100%精准命中,成为一工序12个转炉班组中唯一“满堂红”标杆;钢铁料消耗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5.1kg/t,年节约成本超百万元。不止于此,他们还将“算账思维”延伸至全流程:通过跟踪氧枪磨损曲线,独创“变枪变压”操作法,根据冶炼阶段动态调整枪位与氧压,单支氧枪平均寿命延长48炉;同步优化石灰、氧耗控制工艺,相关指标逆袭至第一方阵。
团队补位,让“一个人优秀”变成“一群人过硬”
指标的突破,更离不开团队的凝聚力。针对炼钢操作“状态决定品质”的特点,班组推出“上岗状态榜”机制:每日班前会,员工自主申报精神状态,炉长综合评估后确定主操手;若遇职工状态不佳,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主动顶岗,年轻职工则担任“副操观察员”,在实战中积累经验。这种“互查互补、互学互促”的氛围,锻造出一支“人人能顶梁、个个会算账”的精锐之师。
从“算着干”到“带着干”,从“指标落实”到“指标领跑”,丙班3号转炉班组用“精打细算的工匠心”与“抱团攻坚的团队情”,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篇章。正如炉长李远耀所说:“降本不是口号,是每炉钢的精准把控;增效不是奇迹,是一群人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如今,这个“会算账、能战斗”的班组,正朝着更高目标发起冲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黄宝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