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节能环保

让环保成为增效的动力源
——安钢第一炼轧厂绿色生产纪实

2019-07-18 09:30:00

  本报通讯员 王述杰

  近年来,为应对严峻的环保管控形势,安钢第一炼轧厂共投入环保资金超过3亿元,实施完成了10多个污染防治项目,环保指标持续改善,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处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综合排放指标合格率达到100%,环保设施同步开机率达到100%,使安钢第一炼轧厂驶入了增创效益的快车道。

  环保设备再升级

  7月10日,笔者来到安钢最北端的第一炼轧厂,在该厂100吨转炉炼钢现场,见到了正在检查环保生产的安全生产科科长郭长波。据郭长波介绍,“3年来,炼轧厂投入了数亿元环保专项资金,完成了900吨混铁炉除尘工程、100吨转炉一次电除尘改造工程、100吨转炉三次除尘工程、100吨转炉煤气回收工程、100吨电炉预热回收工程建设。4月15日,炼轧厂废钢场地封闭、地面硬化工程历时5个月的建设顺利竣工投用,结束了20多年来露天存储废钢的历史,彻底解决了废钢在存储、装卸、倒运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现象。不仅如此,还对全厂6台加热炉实施了低氮燃烧改造升级,实现了超低排放。”

  同时,该厂还积极推进节能环保新技术的应用,新建的转炉三次除尘系统电机全部采用变频调速,高线机组更新了6台TSC动态无功补偿和谐波吸收装置、炼钢工序新增三套高压无功补偿等节能新设备。该厂通过采用节能水泵、节能照明、电机变频调速、高压动态无功补偿和谐波吸收装置、转炉和电炉余热回收及余热发电等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节能设备,实现了源头削减排放、过程节约能源、余热余能回收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良性发展趋势。

  另外,该厂还建成了遍布转炉、电炉、轧钢等关键生产工序的烟气在线连续监测网络,与国家环保部门实现联网,接受监督,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管理制度再收紧

  “高大上的环保设备为环保生产提供了硬件支撑,但如果缺乏管理制度的约束,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郭长波坦言,去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环保监管形势,炼轧厂从完善环保管理制度入手,组织专业科室和生产车间人员对全厂环保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修改了部分规定,规范了全厂环保日常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为绿色清洁生产提供了制度保障。

  该厂从细化管理责任、完善相关制度抓起,根据《第一炼轧厂环保管理制度》,修订了相应的环保管理责任制,从厂领导、车间主任到班组长再到各岗位职工,明确了相应的环保职责;还修订了炼钢工、除尘工、装料工、轧钢工等关键岗位作业标准,规范了操作流程。

  其中,作为该厂环保重点防范区域的炼钢车间,制订了《炼钢车间环保管理责任制》《炼钢车间内部环保设备管理细则》,对炼钢加料、兑铁水、吹炼、电炉送电控制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管控;同时在原有废钢入炉管理的基础上,修订了电炉、转炉入炉料加入专项管控制度,建立健全了冶炼过程控烟管理制度。该厂准备车间则严格执行废钢装料制度,对天车装料过程进行严格管控,要求天车驾驶员按照标准化作业要求,对不同类型废钢执行不同的操作方法,轻起轻落,保证不开雾炮不作业。该厂连铸车间重点关注中间包修砌过程中的环保管控,出台了《连铸车间中间包修砌管理制度》,要求岗位职工在修筑中间包过程中,特别是使用散装料填充时,必须保证在有效的环保措施下作业,避免出现扬尘。

  另外,为了保证各项制度执行到位,该厂安全生产科每天检查污染物排放情况并及时在厂里内部的局域网上通报检查情况,对责任单位严格考核,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保证了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达到100%。

  人员素质再提升

  “电炉除尘数据正常、转炉二次除尘数据正常、三次除尘数据正常。”7月10日凌晨2点15分,在第一炼轧厂转炉二次除尘操作室,岗位职工程清艳一边快速在记录本上记下在线环保监控数据,一边用对讲机给班长报告。“环保是大事,我们负责监控厂里所有在线监测的环保数据,而且是每15分钟记录一次,如果发现波动,岗位职工会马上采取相关措施并及时报告,该停产必须停产。”正在值班检查环保工作的该厂准备车间副主任卢宁说。

  “对待环保我们有两个‘主动’。一是思想主动,从思想上时刻绷紧环保弦,坚决守住不环保不生产的底线。二是行为主动,班组职工环保意识特别强,班组内部形成了一种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氛围,在装料、兑铁、出钢等关键环节,工友们都会通过对讲机相互提醒注意环保。”该厂炼钢车间丙班工长郭纪法说。

  据了解,该厂从提高职工环保意识、增强环保主动性入手,利用各种会议、钉钉、微信等方式宣传环保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岗位职工更深层次地理解和认同环保工作,养成思想上认可、行动上自觉的良好习惯,在全厂形成人人关注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该厂将按照国家环保新要求、新标准,加大环保投入,管好、用好环保设施,使污染防治、污染物排放达到更高的水平,朝“园林式绿色工厂”建设目标奋勇前进。

  《中国冶金报》(2019年07月18日 08版八版)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