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节能环保

钢铁绿洲的生态答卷
——全国生态日见证大冶特钢“两山”理念的20年实践

2025-08-20 15:33:00

  本报通讯员 朱友松
  2005年8月15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的一声春雷,唤醒了中华大地的绿色觉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自此成为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航标。20载光阴流转,当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湖北黄石长江之滨的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正以一场震撼业界的绿色蜕变,为这份理念写下最具钢铁力度的时代注脚。
  绿能动脉——
  从煤山到光海
  步入大冶特钢厂区,25兆瓦屋顶光伏矩阵如一片蔚蓝的海洋,覆盖着曾经“吞煤吐烟”的工业巨兽。这片“蓝色铠甲”年发电2200万千瓦时,削减碳排放1.5万吨,相当于再造千亩森林。但这仅仅是序章——在电力科科长李煜的进度表上,三期光伏工程正加速推进,“能装尽装”的绿电战略将实现年省电费超千万元。
  源头治理——
  以智慧斩断污染锁链
  炼铁料场曾是钢城最“灰暗”的角落。如今,料场班长陈雪松站在11米高的全封闭智能料棚中,鹰眼视觉系统如生态哨兵般捕捉微尘,与雾炮联动实现精准降尘。这背后是投资 19.83亿元进行超低排放改造的壮举:高炉煤气经四重净化实现精脱硫;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固体废弃物处理生产线年“消化”20万吨固体废弃物,在提取铁锌资源的同时减排20万吨二氧化碳;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中心更“剑指”钢渣100%资源化。
  氢能跃迁——
  点燃零碳炼钢的火炬
  8月12日,大冶特钢氢能全氧加热炉再传捷报——通过燃烧系统优化,二氧化碳排放直降85%,能耗锐减25%!这项源自2023年的全国首例低碳加热炉实践,已迭代为行业标杆:富氢燃料与纯氧无焰燃烧的创举,不仅实现单炉年创效693万元,还以“热周期缩短15.2%、氧化烧损降低0.15%”的技术突破,破解了环保与效益的二元对立问题。
  循环密码——
  点废成金的生态魔法
  在大冶特钢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中心,除尘灰与水处理污泥经转底炉熔炼,神奇蜕变为含铁锌产品,年创效1.1亿元。大冶特钢能源环保部副部长周克成说:“这座‘工业消化系统’以吃干榨净的循环哲学,将绿水青山的辩证法则熔铸进每克资源——环保不是成本,而是永不枯竭的富矿。”
  西塞山前,曾经的诗意画卷正在钢花飞溅中重现。从2200万千瓦时绿电到85%碳减排的氢能奇迹,从20万吨固体废弃物重生到百万吨级碳削减,大冶特钢用 20 年转型实践印证着“两山”理念的生命力。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滕珊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52632.jp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