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海燕 甘志鸿
在新钢集团炼铁事业部,“以高炉为中心”的标语不是墙上的摆设,而是操作工攥着的“小算盘”——这里的算账经营不是喊口号,而是铲料前先算“能耗账”、开机时盯紧“成本表”、收工后立刻“复盘对账”。节约成了一种本能:哪怕是一度电、一丝气,也绝不容浪费。
错峰生产 精打细算时间差
“咱们搞生产不能是一笔糊涂账。”该事业部烧结作业区副作业长王威蹲在中控室屏幕前,手指点着用电曲线跟大家交底,“就得像琢磨家里的柴米油盐一样,再小的节能细节也得抠到底。”
根据电价差异,夏季用电时段分为尖峰、高峰和低谷3个时段,三者电费差异显著——尖峰和高峰时段的电费分别为低谷时段的4.5倍、4倍。摸透了这个“价差密码”后,该事业部烧结作业区在不耽误生产、不碰安全和环保红线的前提下,给设备弹性排班:对可断续作业的设备,缩减尖峰、高峰时段生产负荷,并在低谷时段全力生产;同时,在尖峰、高峰时段降低主抽风机运行频率,双管齐下把电费压下来。
除了错峰生产,该作业区还对输灰和除尘这两个用气大户立下了硬规矩。在输灰时,压力超过0.28兆帕就自动停机,每车超时1小时就算“犯规”,严禁“空车运行”。机头除尘的喷吹阀门更是被“调教”了新性子——以往800帕斯卡就启动,如今门槛提高到900帕斯卡。可别小看这100帕斯卡的变化,把喷吹次数降下来,压缩空气就省下来了。
此外,该作业区“瘦身”现场照明系统。之前,作业现场灯火通明,安全员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拆除多余灯线,无效耗电立马没了踪影。正是这样一套精准的节能“组合拳”,让单吨产品电耗成本实实在在地下降0.3元,季度电耗实现降成本116.4万元。
堵漏攻坚 对浪费说不
要是说省电是细水长流,那降低返矿率就是堵住成本的大窟窿。烧结矿的粒度、强度不达标就得重烧,费燃料又费时间。
新钢炼铁事业部烧结作业区抱着“一次性把事情做正确就是最大降本增效”的理念,发现返矿率高主要有两个原因:机器故障频发,烧结矿质量就像“坐过山车”;转运时摔摔碰碰,好矿也变“残矿”。尤其是2024年10月份投用的炉箅条、隔热件,今年已临近使用寿命极限,掉得越来越勤,70%的停机故障都来源于此。
趁着计划检修契机,该作业区把这些“老部件”全换了新“筋骨”。到8月份,烧结机停机次数少了,转得又稳又顺,成品矿仓堆得满满当当,转运时少了磕碰,返矿率大幅下降——短短2个月内就从13.24%降至11.64%,累计节约成本达168.9万元。
建档固效 筑牢降本根基
现在,新钢炼铁事业部烧结作业区还与新钢维检中心一起搞研发,试着给炉箅条、隔热件更换新材质,让它们更耐用。新型部件样品已经在一挂台车上试用,如果使用效果好,就全面推广。
接下来,该作业区还要把设备检查做细:定期给机器“拍证件照”、测温,重点查关键部位,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对设备故障早发现、早处理。在该作业区,省钱从来不是抠门,是靠实打实的巧劲儿,是把每一分成本都花在刀刃上。
《中国冶金报》(2025年10月16日 06版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