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武集团中南股份炼钢厂维检车间二连铸机械班,以设备为战场、以匠心为利刃,在修旧利废的“微战场”上精耕细作,在跨工序支援的“大考题”前协同破题,用一个个务实创新的举措,为炼钢生产顺行提供稳定低耗的设备保障。
匠心巧修“引锭头”:小方案撬动大效益
在连铸生产线上,引锭头如同“开路先锋”,每一次开浇都需承受1500多度的钢水冲刷与机械摩擦。7号连铸机是特钢产线,受特钢产能提升、断面更换等影响,传统模式下,引锭头修复后平均使用仅2次便因磨损报废,设备成本高企。
为降低设备备件成本,二连铸机械班成立专项攻关组。班长带头蹲守现场,拿着测量工具反复比对磨损轨迹,记录不同修复工艺下的使用寿命数据。从堆焊材料配比到热处理温度控制,从磨损区域预加工到表面强化处理,经过不断试验调整,一套“多梯度堆焊+高精度打磨”的科学修复方案终于成型。
如今,修复后的引锭头使用寿命提升超200%,单月直接节省备件采购费用2万余元。
跨工序驰援“急先锋”:兄弟同心保状态
“二工序支援一工序,这不只是任务,更是责任!”面对本区域设备维护压力与支援任务的双重挑战,二连铸机械班班长连夜梳理检修清单,根据班员技能特点“排兵布阵”:选派5名骨干组成精锐小队,火速集结。切割车阀组精度调整、过滤单元密封件更换、二冷水管道压力校准......五大项检修任务在高温下有序推进。
夏季闷热的检修现场,汗水浸透了工装,安全帽下的脸庞泛着晒伤的红印,却没有一人停下手中的活。最终,跨工序检修支撑任务提前完成,为3号连铸机后续稳产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点检台前“侦察兵”:毫米级守护铸坯质量
如果说跨工序支援是“急难险重”的突击战,日常点检则是“润物无声”的保卫战。作为班组负责人,成军的工具包永远装着听针、测振仪和笔记本——这是他的“三件宝”。
6月1日清晨,当他像往常一样检查7号连铸机切割车时,一阵细微的异响引起了他的注意:“枪摆装置运行声有点闷,不像平时的清脆声。”他蹲下身,听声音、看轨迹……。“V型轮磨损严重,导向轮轴承润滑不足!”凭借15年设备维护经验,成军立刻判断出隐患。此时设备虽仍能运转,但若放任不管,切割精度偏差可能导致整炉钢坯尺寸超差。“必须马上处理!”他一边联系人员,一边带着班员拆解部件。1小时后,磨损的V型轮更换完毕,润滑系统全面优化,所有切割车重新“上岗”。
“这次要是没及时发现,切割偏移超过2mm,整流连铸坯都要划异常坯,甚至切废了,这样损失就大了!”事后说起,成军仍心有余悸。正是这种“毫米级”的细致,让二连铸机械班成为生产线上的“质量守门人”。
从引锭头修复的“小改小革”,到跨区支援的“硬核担当”,再到日常点检的“毫米守护”,二连铸机械班用行动诠释着精益管理的深刻内涵:降本不是喊口号,而是把每一分潜力挖到极致;增效不是拼蛮力,而是用智慧把每一步走得更实。(黄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