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钢长钢工程炼钢检修作业区对炼钢厂连铸机引锭杆支座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降低了备件成本。
连铸生产过程中,引锭杆支座关系着整个开浇流程的顺畅与安全。长期以来,连铸机引锭杆支座系统存在三个问题。托辊轴承频繁抱死导致送引锭困难;引弧板角度过大易引发顶坯堵流;支座受高温烘烤氧化严重,寿命短。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开机效率,还存在一定设备隐患。
针对这些问题,该作业区专业技术人员迅速成立攻关小组进行技术攻关。小组成员多次深入现场,进行系统分析,最终提出一套改造方案。针对托辊轴承抱死,送引锭困难开展攻关。引锭杆支座托辊轴承因长期处于高温、高负荷的环境,内置式结构导致散热不良、润滑失效,导致了发生抱死现象。每次开机时,岗位操作工都需要反复调试,严重影响生产节奏。攻关小组将托辊轴承从支座内部移至外侧,摆脱高温环境,并加装了制冷装置。外部安装不仅便于检修,更有利于控制轴承温度,杜绝因高温导致抱死。
针对引弧板角度过大,造成顶坯堵流开展攻关。原引锭杆支座引弧板安装角度为60度,在开浇时容易对坯头形成反向的阻力,造成坯料无法顺利通过,甚至会发生堵流,导致非计划停机。攻关小组将引弧板的高度降低了10毫米,并将角度从60度调整为30度,显著减小了坯头进入结晶器时形成的阻力,使引锭过程更加平稳顺畅,杜绝了发生顶坯现象的问题。
针对支座高温氧化,寿命短开展攻关。引锭杆支座位于浇注区的下方,长期受到辐射热和溅渣的影响,表面耐火材料剥落快、金属部件极易氧化,使用寿命短,更换较频繁。攻关小组给引锭杆支座增设了冷却水箱,增加了支座的冷却效果,进而减少了高温剥落情况,延长了支座使用寿命。
改造后,极大提高了送引锭的成功率,堵流现象杜绝,支座的更换频率大幅下降,节约了大量备件成本。(侯秀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