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刘加军 摄影报道
普通人眼里只能回炉的废钢,以及钢渣、水渣等等固废,可以变成什么?目前的做法是废钢作为冷却料,钢渣和水渣作为水泥骨料或者铺路料。
“材料是艺术的载体,在艺术家眼里,能够实现创作思想的载体,原来是铜等材料,现在钢铁等也已经越来越多进入艺术家的视野。作为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德龙集团来说,举办低碳雕塑艺术展,正是为钢铁寻求更具价值、更具创新性和艺术性、更贴近生活的一种应用途径。”2021北京国际设计周·新天钢低碳雕塑艺术展,于9月29日在昌平区宝贵石艺绿色文化科普馆开幕,艺术展联合出品人丁泽华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

图为开幕式合影(左六为丁泽华)。
本次艺术展是新天钢集团与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展览联合出品人丁泽华、学术支持杨卫及艺术家朱尚熹、王家增、青年艺术家谢敬驰参加交流,交流主题致力于绿色、环保、生态的研究,引入新观念,新材料、新技术。新天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天钢公司总经理阚永海,宝贵石艺绿色科技公司总经理张宝贵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展厅里,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一件件现代雕塑告诉我们:无论废钢还是钢渣、水渣,经艺术家之手,可以凤凰涅槃,化腐朽为神奇。可以说,冰冷的钢铁,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低碳的故事、艺术的故事、钢铁的故事、美好生活的故事。
阚永海在讲话中介绍,新天钢集团是由德龙集团2019年混改渤海钢铁集团而成,当年扭亏为赢。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超过40亿元,上缴税收超过15亿元。通过混改,新天钢对地方经济和就业、对钢铁行业健康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他介绍,新天钢集团坚持绿色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弥补了原来的环保欠账,实现了超低排放,并正在实现环保绩效A类企业和4A级景区。
他指出,新天钢集团希望通过与艺术家的合作,将废钢、固废等变成具有艺术审美的一件件作品,变成绿色低碳环保材料,让生活更美,让厂区更美,让环境更美。

图为阚永海。
张宝贵在致辞时表示,材料的低碳化和创作过程的低碳化是未来艺术发展的一个趋势,钢铁材料、混凝土材料、固体废弃物等材料,都可以通过艺术手段变成让生活更美好的作品甚至产品。

图为张宝贵。
本次艺术展是新天钢集团所遵循的“绿色钢铁”理念与张宝贵提出的“低碳雕塑”概念不谋而合的成果。新观念,新材料、新技术的引入和研究为雕塑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开启了可能。
低碳雕塑展览致力于绿色、环保、生态的研究,不仅重新赋予了废旧钢铁新的灵魂,也是对环保理念与人文精神更深层次的探索。本次展览参展作品通过对特殊材质与结构造型的表达,启发观众的象征、隐喻和联想,使艺术家与观众都参与到对低碳雕塑所展现的作品与现实事物的关系之中,从而使作品衍生出视觉性的展示意义。体现了雕塑与艺术创新者所持有的“人文关怀”,也就是艺术家对于自然和人类生活环境的尊重与爱护,“低碳”观念也正是来源于此。
据悉,2021北京国际设计周以“品牌力量”为主题。“品牌力量”是国家经济力量、文化力量和创新力量的集中体现,北京国际设计周将着力汇聚国内外高端创意设计资源,有效整合创意设计服务专业力,成为国家级的创意设计产业促进平台、创意设计公共服务中心和高端创意设计品牌聚集端口,推动国内外品牌的创造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

图为作品《户外架上雕塑展》。

图为观众欣赏作品《物的褶皱-假山石》。

图为观众欣赏作品《化物》。

图为艺术家们围绕雕塑艺术的未来及环保低碳理念展开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