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春夏秋冬,在方大特钢轧钢厂生产和检修现场,总能见到一个不知疲倦,忙忙碌碌,一身汗水,一身油污的身影,他就是方大特钢轧钢厂生产管理部设备主管杨凤华。
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在方大特钢轧钢系统从事设备管理工作,参加轧钢厂多个技改项目工程的筹建、实施,致力于轧钢设备管理和解决设备难题工作,为轧钢厂设备高效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脚踏实地,推进设备管理精细化
钢铁企业现已迈进高质量发展时代,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设备管理亦是如此。
杨凤华深谙其中的道理。“我们要不断梳理、修改、完善设备管理制度,为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设备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才能让企业跟上时代的步伐。”
于是,他组织编写和修改《轧钢厂关键设备事故紧急预案》《轧钢厂设备规程》《轧钢厂设备点检管理规定》《轧钢厂设备检修管理规定》等20多项制度。此外,针对轧钢厂设备高速连轧、结构设计复杂、关键设备多、点多面广的特点,通过查阅大量的图纸资料与历年设备故障,推行设备周期性定查定修管理和运行状态检测工作,较好地把控了设备运行状态。
他还与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对轧钢厂图纸资料进行梳理,实现资料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设备的正常有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撑。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精细管理,为轧钢厂完成年度产材目标提供了坚实的设备保障。
开拓创新,技术攻关挖设备潜能
“作为设备主管,深入现场,熟悉掌握轧钢厂每个大小设备的性能与特点,对设备运行状况要了如指掌,这是我的岗位职责,也是我每天的必修课。”杨凤华如是说。
设备稳定运行是工作的重心所在,但挖掘设备潜能,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也不容忽视。
杨凤华爱琢磨是众所皆知的,他把这种钻研的劲头用在改良设备上,在提高设备运转率,以及降本增效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效。
——《轧钢厂棒材线成品库行车改造项目》《轧钢厂优特钢线成品库行车改造项目》,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
——《轧钢厂弹扁线冷床改造项目》,提高了公司战略产品弹扁的表面质量;《轧钢厂数控激光机床项目》的实施,延长了轧辊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优特钢库2号车小车加装弹簧缓冲器,解决了该小车往北面运行时频繁冲出电气限位,小车碰撞极限机械限位的问题。
——对棒材线出钢机夹辊轴承进行改进,延长了轴承使用寿命,降低了故障率。
——负责的优特钢4#飞剪后变频辊道架改进和附冷床裙板的改进项目,为小螺纹钢的高产稳产创造了条件。
他组织实施的《棒材出钢机导槽托辊轴承改进》《棒材线出炉辊道西一改进》等小改小革项目获公司小改小革三等奖,创效30余万元。
与时俱进,推动设备管理上台阶
设备信息EMS系统是方大特钢研发的一套新软件,是设备管理的先进工具。但在信息系统执行以及实施中,总是碰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让杨凤华着实头疼。
“要想跟上企业的发展步伐,就要更加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化工作。”杨凤华面对各种问题没有气馁,而是静下心来,慢慢摸索系统规律。
他不断完善本单位设备信息EMS系统管理规定,指定专人负责系统中的各模块,派专人检查系统周期,同时每月组织1次设备信息总结会,不定期开展信息系统培训,请教自动化专业人员……
经过不断的规范、培训、检查、总结、整改,目前,轧钢厂信息系统管理意识得到明显提高,员工由强烈抵触——被迫接受——自动执行——主动改善转变,朝着规范、准确、及时的方向迈进。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推行“全员生产维修”管理理念,加强“三位一体”设备预防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全员参与的现场改善体制,调动全体员工参与设备管理的积极性,更是将“设备信息系统”和“TPM全员设备管理”两者有效融合,进一步夯实设备基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降低设备运行费用。
这就是杨凤华,一个认真刻苦、埋头工作的平凡人。多年来凭着“干就要干出样子来”的信念,用汗水诠释“设备守护人”的角色,也在坚守中不断实现新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