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钢集团张钢冶金机械厂有限公司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由劳模、质量能手、技术能手、先进工作者组成,来自不同的岗位,却拥有同一个家——“张志胜劳模创新工作室”。2017年4月“张志胜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山东省冶金工会授牌。

张志胜工作室授牌(杨宁波 摄影)
工作室负责人张志胜,是现任冶金机械厂机加工分厂副厂长,审核机加工工艺和制定台套设备合装工艺达二百多项,荣获山东省机械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淄博金牌工匠”、振兴淄博劳动奖章,“时代先锋”、第三届山钢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称号。
该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三年来,深入开展课题攻关、授课教学、师带徒等活动,把个人经验转化为团队经验,协同攻关,传承技能,在技术创新、节能增效中释放巨大能量。
该工作室参与设计自制的大头车床,解决了φ3×12m、φ3.5×14m等各种圆筒混料机筒体的加工难题,实现该零件的自主加工,年节约外委成本190多万元。
该工作室参与淄博金宝公司莱歇LM56.3+3S立磨项目零件加工工艺审核、合装工艺、检测工艺的编制及优化,指导组装,协助处理装配中的技术问题,使项目成功通过德国专家验收。
为解决电炉升降立柱生产中的淬火效率低、强度大、淬火质量不稳等问题,该工作室提出对现有设备功能进行改造拓展,节约成本为30余万元,同时满足了环保要求及水资源循环利用。
2018年莱钢S166冷床项目盖板装配,该工作室优化工艺,将原工艺为辊子两端的支板焊接后加工,修改为加工后焊接,并设计制作工装保证组焊精度。每件约省工时10小时,共可节约72800元。
在带烧项目头尾部星轮的加工中,该工作室创新星轮的加工工艺,保证星轮的互换性,并解决组装找正,提高生产效率及使用精度问题。在烧结环冷设备加工制作中,设计加工深孔键槽专用小铣头,提高生产效率4倍以上,年创效120万元。
如今,“张志胜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为解决生产一线技术难题的“攻关站”,推动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培养技能人才的“练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