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有人喜欢在游戏的快感中沉溺,有人喜欢在梦幻的国度里幻想,有人喜欢无所事事,游来荡去,结果到最后都是一事无成,然而当一个人以一种特殊的感情,爱上他所从事的职业时,他就会以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去追求,去创造,去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陕钢集团汉钢公司动力能源中心生产科科长王茹桂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把自己的理想与工作结合起来,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如歌的岁月,无私地奉献给了他所从事的高压输配、电气自动化运行管理技术研究工作,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8年前,当很多人还在挤高考这根独木桥的时候,当年的王茹桂,因为家里姊妹多,经济窘迫,作为家中的长子,不忍心看着年迈的父母再为自己吃苦受累,毅然决然的放弃了上大学深造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一所花钱少,很快就能毕业参加工作,减轻父母负担的中专学校,学习电子技术。虽然说中专是自己选择的,但心中的那个大学梦却从未消失,自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他白天上班努力工作,晚上就抓紧一切时间,一边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一边复习高中课程,学习大学各科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学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成功考取了大学本科文凭,而且还为公司的电气运行管理和技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极大地推进了公司的科技发展、项目建设等工作。有人看他太辛苦,就问他:“你为啥那么拼命?”他却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果你今天不努力,明天不努力,那么你的人生就只能是周而复始地做着重复的工作,我不想我的人生虚度。”
匠心筑梦八载余,化作春泥更护花
2012年,王茹桂以一名电气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加入公司。为了确保公司电力系统的快速投运和安全运行,他从投产前期的施工、调试、投运,到后期的系统保障、技术升级、工艺优化改造、装备提升,兢兢业业,没日没夜,运用自身丰富的电气专业知识和应用经验,组织实施了30余项技术改造和20余项科技创新:一方面,他参与实施了公司电力系统10kV接地改造、消弧线圈改造及钢轧SVG系统改造,为钢轧系统供电运行和生产线的稳产达效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和备件材料消耗费用;另一方面,他还结合近年来行业先进科技应用实例,在330kV、35kV和10kV系统暂态稳定分析与控制,高压输电电缆安全等方面积极进行研究学习并组织实施,有力的增强了公司电力网络的供电稳定性。在装备升级应用方面,他还先后组织实施了330kV变电站网络安全、防误闭锁及后台升级改造,同时筹划推进了变电站绝缘子防误闪涂刷应用、单相接地管理系统升级等多个优化升级项目。用一颗电气专业技术人员的匠心,像春泥护花一样,守护了公司电气安全系统八载余。
但将心血化春风,科技创新促发展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王茹桂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通过自主学习科学技术理论知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在任职期间不仅取得工程师职称和高级技师技术等级,还在《区域治理》《中国科技博览》《科学与技术》等国内权威期刊发表了《浅谈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方向及措施》《大型钢铁企业供电系统的暂态稳定分析与控制策略》《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方向及措施》《探索高压输电电缆安全管理》《探讨钢铁厂熔渣热量的回收利用》等有关电气专业技术、节能减排、能源回收利用的学术论文,其中《浅谈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方向及措施》论文,还被邀请在“钢铁绿色制造高端论坛”进行深入交流,并荣获二等奖;在科技创新工作中,获得了《一种用于水管道泄流切断的装置》《一种用于PE管熔接防水的技术》《一种用于煤气管道杂质清除的装置》《一种用于解决狭小空间内松紧螺母(栓)的辅助装置》等20项专利授权。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将绝大部分论文、专利、成果,推广应用到了企业的生产实践中,真正实现了以科技创新促企业发展的目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正所谓天道酬勤,王茹桂在18年的时间里,以他对本职工作的热爱,通过自身持续不断的努力,不仅实现了他的大学梦,还叙写了一段别样的人生,以一个中专生的身份,逆袭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赢得了一串串光辉而耀眼的殊荣。(赵娟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