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河钢集团决策部署,巩固传统成本管理优势,邯钢公司各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公司“131”目标,紧盯吨钢再挖潜100元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结合本单位实际,抓住铁前、炼钢、轧钢降本增效的关键点,从加强精细化管理、强化思想引导等方面入手,引导广大党员眼睛向内补短板、攻瓶颈、定措施,引领广大党员献智献策、深挖潜能,提高成本管控意识和降本增效能力。
细心思考降成本 岗位处处有妙招
6月7日,在炼铁部8号高炉,刚刚进入槽下一层运矿皮带西侧,远远地就看见一个人正拿着扳手检查加固称斗给料口护皮。他就是炼铁部八高炉车间槽下大组长王虹。自从公司提出吨钢再挖潜100元的目标后,炼铁部八高炉车间党支部发动全员开展降本增效提合理化建议及“金点子”活动,凝聚职工合力,努力营造降本增效“大合唱”的局面。王虹立足自身岗位先后进行了槽下焦丁皮带改流槽、焦粉新增闸门进行改造,效果显著年降本增效达到25万元以上。最近,闲不住的王虹又琢磨着如何降低槽下生产成本。
排料过程由于称斗给料口的护皮设计位置太低,每次皮带过料时护皮直接与炉料摩擦造成炉料飞溅到地面,影响现场卫生不说,还造成槽下炉料损失严重,也增加了护皮损耗。此外,由于护皮位置太靠里,在下料时料流直接冲击护皮导致排料不畅,影响工作效率,且造成粉尘外溢,污染现场环境。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反复试验,王虹决定将护皮位置向上提高12厘米向外挪动8厘米,这样一来既有效避免地面掉料,减少护皮消耗,还能减少粉尘外溢,清洁现场环境。确定改造方案后,王虹和同事们从烧结矿称斗给料口开始,逐步对护皮进行了改造。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改造后的称斗使得槽下掉料减少了60%,大大降低了炉料损失,仅护皮消耗一项就可减少成本2万余元。
优化配比调结构 改善指标降成本
6月7日上午9时,在三炼钢厂1号转炉主控室内,党员高永卿正在精确地计算着散料用量。公司提出吨钢再挖潜100元的目标后,三炼钢厂转炉车间党支部推行“降本增效、党员先行”的“先锋号”活动,广泛动员,让广大职工参与实施到降本增效工作中来。高永卿结合自身岗位,提出了通过提高冶炼过程控制稳定性、石灰石替代白灰、合理留渣作业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石灰利用率、降低白灰消耗的合理化建议。在强化挡渣环节控制方面,通过对挡渣机、滑板挡渣设备和出钢口的加强维护,严格控制转炉下渣,可以有效地控制钢水磷含量,进一步降低白灰的消耗。
高永卿计算完毕后,走到主操作台上,开始聚精会神地操作电脑,眼睛还不时地观察着火焰的变化。出钢,加挡渣锥,关闭滑板,加挡渣塞……随着一系列标准化的挡渣出钢过程操作,圆满完成此炉钢水冶炼任务。化验成分显示钢水碳、硅、锰、磷均达到钢种控制内控要求,高永卿与毕友击掌相贺。据统计,5月份,高永卿带领班组在散料消耗方面吨钢节省成本2.3元,碳、硅、锰、磷、温度五项元素综合命中率提升了5%,减少冶炼成本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钢水质量。
精准操作稳生产 提质增效追目标
6月8日上午7:50,在邯宝冷轧厂镀锌工艺操作室内,镀锌车间党员技术骨干杨松坡紧盯着显示屏上的锌层厚度参数波动,指导着一旁的操作人员进行精准操作。
公司提出吨钢再挖潜100元的目标后,镀锌产线制定了详细的降本措施,为了完成降耗目标,镀锌车间党支部将关键指标分解到4个产线党员技术骨干。杨松坡作为镀锌线技术骨干,对如何提高锌层命中率减少正差进行了攻关。杨松坡重新标定标版,修改K值,定期每8小时做初始化标定,针对同一样板,跟踪记录化验站数值。通过分析中冠数据曲线,大数据比对化验站锌层值和现场锌层调整值,寻求对应关系,建立联系,多方修改实验,杨松坡和同事们最终研究出锌层控制方案。
上午9时许,在镀锌工艺操作室内,杨松坡和乙班作业长张忠祥正在核对锌层厚度。“锌层厚度完全符合标准,就全国钢铁企业来说,很少有把锌层的正差值控制在这么精细的范围。”张忠祥对笔者说。锌层控制方案实施后,锌耗在原有基础上降低了15%以上,锌层命中率提高了14.8%,每月减少锌液成本60多万元。
作者:李然 王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