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走进基层

坚守一线战高温
——首钢水钢职工夏季保生产侧记

2021-08-10 08:47:00

  本报通讯员 李云 王剑侠 孙涛 王月 龚建华
  8月初以来,贵州省六盘水市每天最高气温达29摄氏度以上。在这个仅在室外站10分钟就能出一身汗的高温天气里,钢城一线却有着更胜一筹的热度,无论是在高炉旁、焦炉顶还是转炉、连铸岗位,首钢集团水钢公司一线职工们都在顶着酷暑坚守岗位,为该公司经营生产保驾护航。
  8月3日10时,笔者来到4号高炉生产现场。此时正值出铁之时,璀璨的铁水映红了职工们的双颊。而高炉炉前工身着阻燃服、头戴安全帽,就站在1500摄氏度的出铁口,在距离出铁口不足5米远的侧门处。
  另一处,该公司丁班副班长沈天明正敲打除尘罩上的铁渣,确保铁水流动畅通。沈天明对笔者说:“这里有七八十摄氏度吧。”汗珠沿着他的安全帽的外沿滴落,他脖颈上缠绕的毛巾已被汗水浸透。
  炉前工们穿着阻燃服在刚出完铁的铁口清理渣铁沟,轮流将一袋袋重达16斤的炮泥装进泥炮机内为堵铁口做准备。气温与炉温的双重叠加没有让炉前的钢铁汉子们有任何迟滞,他们反而更加卖力了。
  4号高炉设有3个铁口,据高炉作业区副主任曾水根介绍,这里平均每天出铁15次,每次出铁时间为90分钟到100分钟,一天下来,坚守在炉前岗位的员工们每人要喝掉近5000毫升的水。
  随后,笔者来到3号焦炉现场,跟随着推焦丁班测温工张贵春的脚步来到炉顶,走在700摄氏度的焦炉炉顶,一阵阵灼人的热浪让人忍不住想赶紧逃离,而这里却是张贵春他们常年坚守的阵地。
  张贵春说:“测温工的世界只有夏天,区别只在于低温夏天还是高温夏天。”一人拉盖,一人测温,全副武装,配合默契;一座焦炉的温度测下来已是汗流浃背,测温工的工服常常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每4小时测温一次,日复一日,一代一代的测温工踏着滚烫的足迹,用奉献和辛劳坚守着这份责任。
  笔者又来到了钢轧事业部,这里也是一派有条不紊地繁忙景象,在转炉炼钢平台上,炼钢工和转炉炉前工精心操作保障钢水生产,全然不顾高温的“炙烤”,如火的热情构成了转炉上火热的生产场景。
  虽然室外温度并不低,但是在连铸一线,职工们到了室外却说:“外面可凉快多了。”置身于“火炉”之中,无论是大包浇钢工、中间包浇钢工、组长或机长,还是连铸作业区出坯操作室里的各个岗位人员,他们始终坚守岗位,任凭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淌,却只是专注地忙着自己手中的活儿。
  在2号连铸机旁,这里的环境温度差不多有60摄氏度,越走近就越感觉不到“热”,感受到的是一种贴面而来的灼痛感,但机长郑江全然不顾这些,他连脸上的汗水也懒得擦。为了给前来抽样检查的取样员准备样品,他站在通红的连铸坯前开始忙活……汗水顺着发梢不停滴落。
  前来取样的制造管理部钢轧质量管理站炼钢质量班班长徐仙莲也满脸都是汗,见一块钢样被切割下来,还未等完全冷却,她就把这温度高达900摄氏度的钢样装在特制的小桶里,然后向下一台铸机走去。
  连铸作业区中间包浇钢工岗位也是一个“火炉岗位”,平台上滚滚热浪扑面而来,钢水辐射出的红光映射在现场操作工满是汗水的脸上,冒着50摄氏度的高温,当班职工们正在进行浇钢、加渣、测温、取样等作业。
  平台组长任勇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中间包浇注平台主要就是温度高,对责任心要求高,但这些我们都已经习惯了。无论怎样热,我们都会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现在该公司提出大干三季度、效率效益再提升,大家积极性都非常高。”
  在连铸作业区出坯操作室,操作人员正忙前忙后,这里也是一个“大火炉”,据操作人员介绍,这里一年四季都必须空调常开,温度在40摄氏度以上。眼前的一排操作按钮,岗位职工一个班要按3000次左右,即使这样,大家也毫无怨言地一心扑在工作上。
  都说出坯工岗位是连铸作业区最热和最辛苦的岗位之一了,守着还未冷却的钢坯,一年四季都是夏季,但老职工裴胜说:“热是热了点,但我习惯了,跑起来就有风。”说话间他又忙了起来。
  入暑以来,该公司工会适时为基层一线增配了空调、饮料柜等防暑降温物品,各单位也想方设法为职工提供保障,为各岗位配送冰棍、饮料、风扇、空调等防暑降温物资,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为了企业的发展,高温下,水钢各生产作业岗位像这样不怕“暑”,不服“暑”的职工还有很多很多。在炎炎夏日,他们的身影就是十里钢城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冶金报》(2021年8月10日 03版三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