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钢集团张宣科技球团公司供料作业区,有这样一群与皮带机朝夕相伴的守护者。他们日夜坚守在生产一线,用责任与汗水保障氢冶金系统的稳定运行。其中,由供球二组负责的Z2皮带机作为供料中枢,既是生产链条的"咽喉要道",更是班组成员攻坚克难的主战场。而这个曾经为3#、4#高炉输送块矿的"老兵",却在高品位球团矿运输任务中遭遇了新挑战。
原设计12°的陡峭倾角,本是块矿运输的利器,却在运送球团矿时显露弊端——每当输送带攀上斜坡,球团矿便因表面光滑、滚动性强的特性发生弹跳和滚落,通廊两侧时常出现洒落的“黑珍珠”,不仅给岗位人员点检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还造成了物料损失,同时也给现场清理增加了难度。
这个问题如同“绊脚石”般给生产带来诸多不便,也成为了组长李建军的“心病”,为了尽早解决这一难题,他主动请缨,召集班组职工成立“攻关组”,打响了设备与物料的“对抗赛”。
自此,李建军开启了改造探索之路,他几乎全天都泡在现场,时而查看设备与物料的接触部位,时而与操作设备的职工交流,经过认真观察、反复诊断,得到初步判断——设备进料口设计与物料特性不匹配。得到第一手资料后,他迅速召开现场攻关会,大家围绕问题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确定对进料口实施改造。
考虑到成本问题,李建军和班组职工决定利用废旧角钢进行改造,他们在Z2皮带机尾部出料口至皮带爬坡前端支架两侧焊接立柱,形成支架。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需要精确测量、仔细焊接,每一个步骤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大功告成后,他们又巧妙地利用废旧除尘布袋制作成密封软帘安装在支架两侧的横向管路上,有效阻挡飞溅的球团矿。
“太好了,这些球团矿像接受检阅的士兵一样井然有序,再也不会在皮带上乱蹦了!”改造后,职工杨继河看着爬坡皮带上有序通过的球团矿,高兴地说道。
听到职工们的反馈,李建军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此次改造堪称“设备小改造典范”,体现了低成本、易更换、降劳耗等诸多优点,防跑料效果还极佳,每次上料仅有微量颗球团从软帘与皮带间隙撒落。据统计,改造后可实现每月回收有价球团矿物料近12吨,价值1.51万元。
在这场设备改造中,一线职工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保障着生产的顺利进行,从发现问题到方案讨论,再到废料利用和改造实施,处处彰显着他们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正是平凡的他们为企业发展不断贡献着力量。(曲丽娜 窦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