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一线查看能源数据,仔细分析能源消耗报表,作为动力厂生产成本综合科科长,廖江平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却不厌其烦。“每个数据背后都是真金白银。”廖江平指着报表上的煤气回收数据说道。这位扎根钢铁行业能源战线多年的“成本管家”,2024年带领团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发电量突破20亿度,外购电费用同比降低700多万元,吨钢转炉煤气回收量位列钢铁行业前列。
以数据驱动精细管理
作为“成本管家”,廖江平每天跟大量数据打交道,并从各项数据中精益分析成本情况。他建立各工序日能源消耗数据和能源成本日分析机制,将能源消耗管理精确到每个生产工序,通过实时监测各机组运行参数,及时发现并解决了煤气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全年同比多发电6000万度。
精细管理还体现在外购电管控方面。他牵头建立的“外购电负荷-发电负荷-煤气平衡”三位一体联动机制,使企业外购电最大需量缴费显著下降。“以前是月度分析,发现问题时损失已经造成,现在能做到当天问题当天解决。”廖江平介绍道。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让该公司的能源使用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以扎根一线解决实际难题
任何问题都必须到生产一线寻找答案。2024年三季度,当转炉煤气回收量出现波动时,他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排查原因,在高温环境下,逐一排查阀门、管道和控制系统,最终通过优化自动控制系统,使吨钢回收量较上年提升6.56立方米。
“廖科长解决问题从不纸上谈兵,一定要到现场确认。”一位同事这样评价。他这种扎根一线的务实态度,让他在处理各类生产问题时总能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以全员参与促降本增效
“管好成本不是某个部门的事,需要全员参与。”这是廖江平常说的一句话。为推动全员参与,他定期组织能源管理培训,将专业数据转化为易懂的案例分享给一线员工。2024年,在他的带动下,动力厂员工共提出节能建议127条,其中38条被采纳实施。
“节约一度电、一立方煤气,都是在创造效益。”一位车间班长说道。这种全员参与的降本理念,让节能意识深入到了每个生产环节,促进企业效益提升。廖江平说:“能源管理就是要精打细算,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
如今,他依然每天穿梭于各个生产现场,持续为企业降本增效贡献力量,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廖江平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一名成本人的责任与担当。(陈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