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钢铁炼钢厂,有这样一个专注科研、勇于突破的团队——刘晓峰创新团队
在2025年度重庆钢铁科学技术奖评选中,这个团队凭借《低成本精炼钙处理工艺的研究及应用》《板坯钢种全流程控制钢水氮含量研究及应用》两项成果,分别获得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与三等奖,成为唯一同时斩获两项荣誉的团队。他们没有过多宣扬,却用扎实的技术成果,悄然推动着钢铁冶炼工艺的进步。

给钢水“洗个清爽澡”
炼钢如烹饪,讲究火候、配料与工序的精准配合。其中,钢水的洁净度直接决定了最终钢材的品质。传统工艺中常通过添加钙质来净化钢水,但这招时灵时不灵,有时甚至带来更多杂质。
这可难不倒爱琢磨的团队成员。他们化身钢水的“调理师”,从材料选择到工艺细节逐一优化:更换新型钙线、调整成分配比、精准控制添加参数……正如他们所言,“要让每一滴钢水都清清亮亮”。
结果呢?钢水更纯净了,生产更稳了,成本还降了!这项技术不仅挣回了800多万元的效益,还拿到了2件专利,发表了2篇专业论文。真可谓:小钙线中见匠心,细微之处显智慧。

和“氮气”斗智斗勇
钢铁中如果氮含量太高,就像人“气血不顺”,容易脆、易裂,尤其影响高端板材的质量。控氮,是行业里多年的“老大难”。
团队决定正面应战。他们从转炉到连铸,一路追踪氮的“行踪”,发现每个环节都有氮气“乘虚而入”。于是,他们设计出一套全流程的“防氮战术”——优化工艺、升级设备、智能调控……一步步把氮含量压下去。如今,这项技术不仅在重庆钢铁落地见效,还推广到了多家兄弟单位,每年省下近400万元。曾经的“控氮难”,如今成了他们的“技术名片”。
是一群人,也是一份执着
在刘晓峰团队看来
炼钢是科学,是艺术,更是责任
他们不信“差不多就行”
而是坚持“必须搞清楚”
他们不满足于“一直这样干”
而是总想着“能不能更好”
正是这份执着
让他们从日常中发现问题
在平凡中创造不凡
一个团队,两项大奖
没有偶然,只有必然
——那是无数个日夜的积累
也是创新精神的闪光
为他们喝彩,向创新致敬!
(张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