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份以来,受高温多雨天气影响,国内钢材市场淡季效应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市场基本面暗流涌动,成本支撑、政策预期与低迷需求相互角力,钢材价格走势迷雾重重,能否突破淡季“枷锁”实现上涨,成为各方关心的话题。本期《谈钢说市》围绕这一话题采访了市场分析人士,希望能助您拨开市场云雾。
汪建华:7月份钢价有向上修复空间
本报记者 贾林海
“今年上半年,悲观预期影响下的国内钢材市场始终跌跌不休。回顾6月份,国内钢材价格继续震荡下跌,我的钢铁网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环比下跌42元/吨,好在多数品种价格跌幅有所收窄。进入7月份,钢材价格有一定向上修复的空间。”日前,上海钢联首席分析师汪建华在一场业内活动中对7月份钢材市场走势做出预测,“7月份是一年中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段,而今年这个阶段的核心交易逻辑将是现实与预期修复的博弈。”
首先,原料端反弹有望带动黑色系估值提升,助力钢材价格反弹。今年初以来钢材价格下跌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焦煤价格持续大幅下跌。自去年10月份到今年6月初,焦煤期货价格跌幅高达57%(相较这一阶段的最高价格跌幅达到79%)。经过前期超跌,目前焦煤价格逐渐进入估值修复阶段。近期,焦煤现货价格明显高于期货价格,市场悲观情绪得到充分释放。同时,近期港口焦煤库存也快速下降,在加强煤矿安全管控的背景下,煤炭需求随着夏季的到来而增多,7月份焦煤估值有望回升。汪建华据此预计,前期持续下跌导致亏损幅度加大的焦炭价格短期内不具备大幅下跌的条件,一旦焦煤现货价格上涨,焦炭价格就将跟涨。叠加近期铁矿石价格小幅上涨,钢材成本平台或将进一步上移,支撑钢材价格上涨。
其次,现实与预期的偏差修复将影响钢材价格的反弹空间。汪建华分析道,如果现实弱于预期,钢材价格就还有下跌空间;反之,钢材价格就有反弹空间。从宏观角度来看,预计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在5.3%~5.4%。7月初,美国高关税政策缓冲期进入尾声,预计后期美国关税不会再度大幅上调。再加上7月末我国将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市场普遍期待利好政策出台。从现实角度来看,7月份市场情绪端有向好的可能,但在出口动能减弱、供强需弱格局延续、钢企盈利偏弱的背景下,钢材价格大幅反弹仍有压力。
“很多人觉得钢铁企业一有利润就加大供给释放力度,但从近期数据上看似乎并非如此。”汪建华认为。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为316.9亿元。其中,5月份单月利润总额为147.7亿元,环比增加57%,但粗钢日均产量环比下降2.6%。“实际上,今年上半年,钢铁企业盈利情况总体还算过得去,几乎一直有50%左右的企业有利润,相较去年同期全行业亏损已经有了明显改善,并且这一阶段的钢产量没有大幅增长。”他表示。
“有观点认为受梅雨天气影响,下游需求转弱、钢材库存增加。实际上,6月初的样本库存依然保持了下降态势,仅到6月末库存才开始小幅增加。”汪建华认为,“无论是从宏观层面还是从产业层面来看,7月份钢材市场走势都有望向好运行。”
最后,黑色系盘面价格反弹概率大,有望带动现货价格跟涨。汪建华表示,从期货价格来看,在6月份黑色系多数品种盘面价格反弹的情况下,现货价格跟涨并不积极,这主要是受今年初以来悲观情绪浓郁的影响。随着7月份部分黑色系品种盘面价格持续走强,对现货价格的提振作用将越来越明显。“目前,钢材现货价格已连续下跌9个月。从上海钢联有钢材价格记载的1997年以来,只有2001年曾连跌9个月,即使在2015年也只连跌了8个月。”他认为,当前钢材现货价格的反弹概率越来越大。
“总体来看,7月份钢材价格存在一定的向上修复空间。考虑到现实层面压力仍大,钢材价格走势不容乐观。”汪建华建议,钢铁企业要积极控产,调整产品结构;钢贸商要尽早逢低储备资源;终端用户要灵活采购。
王国清:需求端整体仍面临收缩压力
本报记者 贾林海
“7月份是上、下半年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钢材市场从旺季转换到淡季的特别时期。在淡季效应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市场各方对宏观利好政策出台抱有极高期待。”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王国清提出,今年上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仍十分复杂严峻,全球经济恢复面临较大阻力;国内经济在外部不确定因素较多的影响下,各方对政策继续加码的预期较强,即将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这一阶段是历年来的需求淡季。7月份,需求整体仍面临一定收缩压力。”王国清分析道,进入7月份,建筑钢材需求将继续收缩;对于制造业而言,虽然前期景气度有所回升,如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在扩张区间运行,对板材需求形成支撑,但考虑到新出口订单指数仍在收缩区间运行,后期海外需求承压态势可能会传导至国内板材市场,市场对此要引起警惕。从直接出口层面来看,在6月份基数偏低的情况下,短期内出口仍有望维持同比增长态势,但从下半年整体来看,同比增长态势或难以为继。
《中国冶金报》(2025年07月08日 07版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