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据资讯>行业研究

国内豆粕贸易:期货基差点价渐成主流(三)

2021-04-01 10:25:00

  实际上,我国油脂油料行业的经营环境和风险更为复杂、多元。2004年、2008年行业巨震,尤其是2004年国际大豆价格暴跌,国内油厂亏损约80亿元,外企趁机并购国内大豆压榨企业,民营压榨业几乎全军覆没。近年来,尽管受到中美经贸磋商时常反复、非洲猪瘟突发且范围较大、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等重大因素影响,我国油脂企业仍能摆脱“靠天吃饭”的不利影响,在风险面前稳定从容、处乱不惊,背后原因之一就是深度参与期货市场。
  2012年至今,规模以上压榨企业几乎都采用基差定价方式销售豆粕,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这一阶段,压榨产能快速扩张并形成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压榨企业要面对进口原料的基差、销售产品(豆油和豆粕)的基差、盘面压榨利润和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多重风险,行业进入到“压榨利润精细化管理”的阶段,即进行压榨利润管理。其中,对基差的管理,已经成为压榨利润管理非常关键的一环,压榨企业普遍围绕基差定价,精耕细作。
  豆粕期货市场逐渐成熟,成交量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期货功能进一步发挥,期现相关性始终高于0.85,套期保值效率维持在90%以上,为压榨企业维持稳定经营、管理市场风险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工具。这一时期,我国豆粕年均消费量从5000余万吨逐步增长至近7000万吨,豆粕期货年成交量与年均消费量的比保持在40倍~50倍,总体稳定。豆粕期货市场已经成为豆粕贸易中重要的定价基准。
     2004年和2008年国内油脂压榨产业经历的两次“地震”让企业逐渐认识和学会了使用期货工具,“不求某一年实现高额利润,只求每年保持稳定收益”的100%套保理念逐步在国内油脂压榨产业深植。目前90%以上的大中型油脂油料企业都直接参与大连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国内70%的棕榈油和豆粕、40%的豆油现货贸易以“大连期货价格+升贴水”的基差点价模式经营,基差交易已经发展成为整个行业的普适交易模式。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杨珊山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