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这是一个值得近14亿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
40年前的今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正是从这一天开始,“改革”“开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各行各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革故鼎新。也是从这一天开始,中国钢铁人挺立改革开放的潮头,奋楫争先,涅槃腾飞。
40年,脱胎换骨,沧海桑田。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钢铁工业装备陈旧、技术落后,国家1/3的外汇都用来进口钢材,为年产钢突破3000万吨大关曾举国欢呼。如今,我们已坐拥8亿吨钢的年产量,连续22年钢产量居世界第一;钢铁工业装备技术水平已整体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企业创新体系日益完善,生产能力全球领先;不仅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对钢铁产品数量的需求,满足了大多数领域对钢材品种质量的要求,而且已连续12年实现粗钢净出口。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
40年,砥砺奋进,一往无前。
改革的路上,多少次“摸着石头过河”。中国钢铁人“让思想冲破牢笼”,以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实施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创举。面对“宝钢立项决策是否正确、是否应该下马”的争议,宝钢建设者们解放思想,持续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企业改革发展持续创新的“宝钢之路”,使宝钢成为可以与世界一流钢铁企业比肩的现代化钢铁企业,以实际行动印证了邓小平“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这一英明论断;面对传统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中政府高度集权,而企业无任何经营自主权的弊病,首钢实行了上缴利润递增包干的承包制,建立了包保核到人的经济责任体系,回答了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改革怎么搞的问题;面对国有企业拖经济改革后腿的窘境,邯钢抓住当时国有企业脱困的“牛鼻子”,率先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丢掉幻想,转变观念,推墙入海,形成举国闻名的邯钢经验,解决了国有企业怎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难题……
解放思想,破立并举,探索创新,克难攻坚,中国钢铁工业改革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中国钢铁人心中有着铿锵的共鸣。
改革开放,一条强国之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这条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当前,中国钢铁工业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期待更多企业寻路、破冰,优化行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尚有顽瘴痼疾待破,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仍须经历新一轮的观念转变、壮士断腕……
站在40年的时空节点,抬首望征程,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既大又强的钢铁现代化,仍须我们接力奋斗———
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40年上下求索,每一个闪光足迹的背后,是党的正确领导,是钢铁战线迎风飘扬的猎猎党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在党的十九大上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中国钢铁人再攀高峰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力量源泉。
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思想再解放,坚持改革不停顿,坚持开放不止步。钢铁行业要继续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冲破一切僵化的体制机制藩篱,激发改革创新的活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钢铁行业要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打造创新型、引领型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出去,共同创造并分享世界钢铁工业进步的成果。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关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承改革开放的光荣传统,敢于创新,敢于试错,敢于担当,“改革的步子再大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向着钢铁强国的目标,克难攻坚,再攀高峰,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