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青山绿水长存,是为宝;生态环境长优,是为钢

宝钢股份荣膺第十届中华环境奖

2019-11-20 08:50:00

    本报讯(记者吴永中)“坚不可摧的钢铁巨人,锐不可当的绿色先锋。火热熔炉里,铸就了共和国的经济脊梁;澄天碧水间,扛起了‘环保’的责任大旗。青山绿水长存,是为宝;生态环境长优,是为钢。”这是11月14日第十届中华环境奖在京举行颁奖典礼时给宝钢股份的颁奖词。
  此届中华环境奖的主题为“生态兴则文明兴”。宝钢股份等5个集体或个人荣获第十届中华环境奖,其中宝钢股份为唯一荣获此奖的企业;另有18个集体或个人获得中华环境奖优秀奖。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出席了颁奖典礼。
  中国宝武一直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致力打造全球钢铁业的绿色引领者。宝钢股份作为中国宝武的核心企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为原则,推进“三治四化”(治气、治水、治固,洁化、绿化、美化、文化),致力于实现“废气超低排放、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自“十三五”以来,宝钢股份累计投入170亿元,用于环保设施及工艺的全面升级改造。2018年,宝钢股份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粉尘的吨钢排放量较5年前分别下降了60%、35%和20%。宝钢股份还积极打造“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花园式工厂,绿化覆盖率达38%。
  此外,宝钢股份还开展城市水源(宝山湖)的协同管理,每年向城市水库提供700万吨~800万吨水资源,为上海市东北部市民饮水提供有力保障;探索城市废弃物循环利用方法,解决了上海市1/3废金属桶的处置利用问题;推进固废循环利用,在冶金渣开发利用领域拥有74项专利,积极推动冶金渣材料服务于海绵城市建设;用移动供热方式探索低温余热在社会范围内的综合利用,等等。这些举措不仅实现了节能减排和成本下降,而且实现了钢厂与城市的有机融合。
  宝钢股份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侯安贵在领奖时表示,宝钢股份将以此次获奖为新起点,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对蓝天、碧水、净土的郑重承诺,与钢铁生态圈的合作伙伴一道砥砺奋进,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钢铁贡献。
  据悉,中华环境奖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高的社会性奖励,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表彰了192个集体或个人。宝钢股份宝钢分公司曾获第三届中华环境奖绿色东方奖,马钢股份曾获第五届中华环境奖优秀奖,武钢大冶铁矿曾获第七届中华环境奖优秀奖。
  短评
  美丽中国,钢铁力量!
  樊三彩
  宝钢股份成为第十届中华环境奖唯一获奖企业,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这不仅是对宝钢股份绿色发展、打造花园式工厂的褒奖,更是对中国钢铁行业近年来绿色发展所取得进步的褒奖。这说明中国钢铁企业不仅可以甩掉过去“傻大黑粗”的帽子,还可以昂首挺胸地走在制造业企业绿色发展的前列。
  如今,超低排放、近零排放、生态文明等已成为钢企绿色发展的共识。为了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钢铁行业一直在努力,用行动践行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涌现出了一批绿色工厂,树立了中国钢铁的美好形象。宝钢股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宝钢股份敢于自我革新、大刀阔斧做环保,不仅在企业内部高标准、严要求,打造了一套“三治四化”的环保升级改造系统,而且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与所处城市资源共享,以供水、供热、供材料等形式回馈社会,为我们探索出一条与城市和谐共生的转型发展之路。它理应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追逐的标杆。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在钢铁工业已进入减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中国钢企应该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绿色发展浪潮中挑起大梁,不仅要成为“坚不可摧的钢铁巨人”,还应成为“锐不可当的绿色先锋”。而中国宝武提出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成为全球钢铁业的绿色引领者”目标,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钢企力争引领全球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雄心壮志。
  乘风破浪会有时。我们相信,我国钢企在日益严苛的环保政策下推动自我升级,加快超低排放改造,勇当绿色发展先锋,将责任扛在肩上、刻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必将为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出更多钢铁贡献。美丽中国、绿色中国必有我钢铁力量!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杨凯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