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国际领先!日钢“ESP无头轧制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通过鉴定

2021-07-08 16:35: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通讯员宋臣法 报道  
通讯员徐建、于浩杰 摄影

  7月7日上午9点,由中国金属学会组织、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完成的“ESP无头轧制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在日照岚桥锦江大酒店举行。经过公平、严谨审查和讨论,评价委员会专家最终认定,ESP无头轧制技术实现了高质量、高精度薄/超薄热宽带钢大规模生产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节能减排、绿色制造、低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标志着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得到业内权威认证,将成为钢铁行业绿色转型、集成创新的典范。
  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毛新平,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新创,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天义,首钢集团京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邱银富,日照市副市长高月波,日钢集团总经理徐开斌等领导出席活动。
  会议伊始,高月波副市长发表致辞,向出席评审会的权威专家、合作伙伴表示热烈欢迎。指出,评价会的召开既是对ESP技术的肯定,更是对日照钢铁产业发展的肯定,为增进技术交流、加强合作共赢创造了机会。钢铁产业对日照稳增长起到“定盘星”作用,在追求产量和效益的同时,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实现钢铁产业低碳转型和重塑式发展。强调,日钢集团主动求变,淘汰传统螺纹钢等产线,以世界先进的ESP工艺技术为抓手,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突破,对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日照特色”,持续推动钢铁产业创新优质绿色低碳发展。
  随后,评价会采用同行专家评议、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遵循独立、公正、客观原则和质量、绩效、贡献导向,围绕问题集中解决方案的科学合理性、理论成果的创新性、应用的实际效果以及对行业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来自钢铁研究总院、中国工程院、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中国金属学会、首钢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大学、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权威机构、优秀合作企业的9位评价委员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的研制、用户使用、经济效益、科技查新等报告,并针对ESP工艺的以热带冷、板形控制、加热温度均匀性等难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经专家组质疑、项目组答辩、资料审查等环节,专家组充分肯定了ESP工艺在“碳达峰 碳中和”背景下集成创新、绿色低碳、应用效益和行业带动方面的突出贡献,对广阔的应用前景充满了期待。最终认定,“ESP无头轧制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 技术成果针对ESP无头轧制工艺、装备、薄宽带钢产品质量控制一体化技术集成问题,突破了高拉速无缺陷铸坯连铸、铸-轧工艺衔接、高质量薄宽带钢全流程稳定高效控制的技术瓶颈,实现了高质量、高精度薄/超薄热宽带钢大规模生产应用,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还就ESP工艺国际专利认证、技术国产化、创新成果展示等内容提出建设性指导建议。
  评价指出,该项成果通过二次开发、集成创新,在日钢5条ESP产线上推广应用,形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高质量薄宽带钢短流程专业化生产基地,开发出无头轧制工艺、装备、薄/超薄带钢质量稳定控制一体化技术,生产出的超薄超宽、高精度、性能均匀、低成本的系列产品,大规模应用于汽车、机械、电力工程、门业等行业,“以热代冷”、结构轻量化、节能减排成效突出,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显著,对绿色制造、脱碳减排作出了积极贡献。
  评议结果公示后,徐开斌总经理致答谢辞,向参与评审的领导、专家及嘉宾代表的辛勤付出和专业指导表示诚挚感谢。指出,此次评价是对日钢集团近年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成果的总结和肯定。在市委市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日钢集团实现了ESP无头轧制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实践,在超薄规格、超高精度、高拉速无缺陷连铸、基于无头轧制产线的大规模铁素体轧制等方面创新突破,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日钢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路径。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各位专家的专业指导与帮助下,日钢集团将强化碳减排意识,把挑战和压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争当日照市、山东省及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典范,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贡献日钢力量。
  中国金属学会,北京科技大学,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日照市工信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钢铁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岚山区政府、东港区配套产业园服务中心、岚山经发集团及日钢集团技术、销售、企划、行政、生产等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