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刘加军 李倩 报道
作为一名轧钢专业技术人才,他始终秉承“一切以数据说话”的科学态度,身先士卒,深入一线,求真务实,持续开展棒(线)材的工艺开发与优化工作;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以严格的标准要求,守初心、担使命,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引领职工创新争效,为公司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他,就是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隆冶金)轧钢一厂生产副厂长、高级生产管理师,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燕。
图为杨燕。(广西盛隆冶金 供图)
精益生产 技术革新增效益
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杨燕深耕在盛隆冶金一线从事工艺技术开发与应用、技术管理、成果应用及技术技能培训等工作,任劳任怨,为该公司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立足工艺实践,深入调研,查找生产管理方面的不足,拟制生产工艺问题及生产组织短板清单,率先垂范按月对单销项,充分释放盛隆冶金的产能效益。
其中,杨燕通过优化生产工艺,使停产检修时间由之前的每月至少24小时降低至目前的每月4小时左右,年创造效益超1000万元。他在轧钢一厂大胆推行切分轧制工艺,有效地控制了成品线差,不仅提高了产品成材率及成品物理性能的稳定性,而且事故率下降了80%,有效地提升了该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在盛隆冶金二期升级改造中,杨燕主持完成轧钢一厂一车间升级改造工程项目。该项目为新一代高棒核心技术“柔性化高速棒材关键技术与装备”,属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高自动化棒材生产线。
此外,杨燕开发的冷床在线红样快速查缺监控系统,可通过实时视频监控生产情况,全面掌握生产的实时状况,并实现现场定点监控及厂部调度室集中监控,废品、次品数量大大降低。
系统思考 挖潜增效出成果
多年来,杨燕始终坚持效益优先、发展为要的理念,系统思考并付诸实践,技术创新成效显著。
杨燕提出依靠技术创新推动产能上台阶。2016年~2019年,该公司通过对工艺优化和新工艺的开发应用,钢产量增加近190万吨,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他响应国家节能降耗号召,在盛隆冶金推行连铸连轧的切分轧制工艺。该工艺取消了加热炉的使用,目前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同时降低煤气消耗和电耗,吨钢成本下降15元~20元,按年百万吨产能计算年创效1500万元以上。
杨燕主导实施的钢坯保温运输车改造项目完成后,钢坯送达轧钢车间余温达到600℃以上,吨钢坯节约煤气80立方米,按照年300万吨以上的钢坯运输量计算,节约的能耗可为该公司产生2400万元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