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中冶赛迪:推动钢铁迈进全流程智能制造新时代

2022-08-25 09:53: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陶海银 通讯员 周珣 报道
 
  在8月22日开幕的2022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中冶赛迪展示了一款工业智能制造产品——“冶金全流程智能工厂”系统解决方案,介绍了中冶赛迪建设的基于统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全流程数字钢厂——山东永锋临港智能工厂。
  作为全球钢铁行业首个单平台全流程智能工厂,永锋临港智能工厂让“精益”与“智能”基因相结合,让全厂生产数据在同一平台汇聚,为钢铁行业高质量转型升级树立了新标杆,再一次彰显了中冶赛迪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引领地位。截至目前,永锋临港智能工厂一期工程累计上线工业模型及功能模块超过1800个,企业吨钢成本较本部同口径降幅超过100元,人均吨钢产量超过1500吨/年。
 
永锋临港钢铁基地智控中心
  自2018年打造的全球首座钢铁智慧集控中心在中国宝武韶钢投产以来,中冶赛迪在智能制造赛道上持续发力,推动中国钢铁工业迈进全流程智能制造新时代。
  让工序、部门之间实现无边界协同
  传统ISA95五级信息架构存在纵向数据衰减和横向数据孤岛的问题,协同效率低下。中冶赛迪自主研发的“水土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打破了传统信息架构,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扁平化系统架构,让深入控制层的统一工业互联网平台直接承载起各类智能应用。这样可以高效采集和处理海量数据,让数据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如果说,在五级信息架构中,信息要经过层层传递才能到达数据应用的“智能大脑”,那么“水土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就像四通八达的数据“神经网络”,向上支撑全厂生产应用,向下扎根于基础自动化层面,实现全过程、全工序、全要素的数据接入和综合治理。
  在永锋临港智能工厂项目中,钢铁生产全流程、全操控业务都承载于统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上。该平台接入超过3万台工序设备,实时数据超过50万点,上线以来累计采集、存储数据350亿条。该平台纵向打通数据传送链路,横向贯通各生产工序和管理部门,打开了生产过程的“黑箱”,实现数字化透明生产,让工序、部门之间实现了无边界协同。
永锋临港钢铁基地智控中心
  让操控管各环节成为统一整体
  从韶钢首个铁前智慧集控中心,到中国宝武八钢首个热轧钢卷库智慧重载仓储系统,再到中国宝武湛钢首座智慧原料场、首套无人机车铁水运输系统、首个全厂智慧水控中心,中冶赛迪在推动钢铁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不断连点成线。如今,永锋临港智能工厂项目以基于统一平台的全流程智慧制造,再次打造出中国钢铁工业智能化、数字化的新样板。
  该项目搭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管控一体化、铁区一体化、钢轧一体化”体系架构,使得全流程生产既能根据单元特点各司其职,又能实现贯穿全厂的统一调度。在该项目中,中冶赛迪开发了生产、设备、能源、物流、安环等12大类智能应用App,配备工业模型及智能应用超过1800个,为钢铁生产从原料进厂、库存、加工到成品出厂的每个环节都提供了数字化支撑,让操控管各环节成为统一整体,实现全流程全厂数字化调度及各个层面的高效协同,极大地推动了企业降本增效。
  以温度管控为例,精准、细致的温度控制是钢铁稳定生产的基础,更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盈利水平的重要抓手之一。该项目配置的一体化管控系统可以实时跟踪高炉铁水、炼钢铁水、出钢、炉后、精炼进站、精炼出站等各工序的物质温度情况,并基于模型预测目标温度,为铁水指吊、精炼加热升温等操作提供指导。对节奏、温度等要素的全流程管控,实现了工序界面间高效协同。自一体化管控系统上线后,企业精炼电耗每吨钢降低2千瓦时,转炉和连铸平均生产周期分别下降1分40秒和3分2秒。
  利用数据推进全员精益改善
  “精益”一直是永锋发展的关键词。走过精益基础、精益运营的历史时期,进入数字化时代,永锋加快动能转换,与中冶赛迪携手开启精益智能新阶段。
  全流程的智能化作业不仅在操作层面上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还为全厂统一管控、协同联动提供了大规模的数据资产,为更好地实现精益生产打开了新的空间。透过数据的窗口,每位员工都可以利用数据朝着精益改善目标迈进。
  传统的KPI(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往往只能管控到公司级、厂部级,指标数据均为线下统计、事后测算,存在指标滞后且不够细化的问题。在中冶赛迪为永锋打造的KPI看板中,指标从全厂总览逐级分解,从作业区、工序、产线直至细化到一个个班组。这套KPI管理系统配置了总计超过600个绩效指标。这些指标是实时计算、实时获取、实时更新的结果,为企业生产决策提供了准确、透明的数据支撑。这是智能工厂大数据背景下全员精益改善理念的集中体现,每位员工都能在数据中定位问题,并利用数据进行改善,通过持续精益改善,追求成本极致最优化。
  从单个系统单元智能制造到打造全流程智能工厂,中冶赛迪凭借领先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国内取得多项行业首创乃至全球首创的佳绩,实现了钢铁生产由经验驱动向数字化、智能化驱动的转变,在降本增效、精益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本质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大力推动了钢铁行业生产方式的智能化变革,体现了国有科技型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担当。
  立足新时代,中冶赛迪将不断践行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扎实推动智能化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用新方法、新模式持续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新价值。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