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李江梅 报道
特约通讯员 蓝义高 摄影

图为谢骆乐
“推广钢结构建筑不是简单的技术选择,而是推动建筑行业从‘高碳粗放’向‘低碳集约’转型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城乡建设绿色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8月8日,在第二届钢结构建筑产业链百企论坛上,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秘书长谢骆乐在致辞时表示,推广钢结构建筑成为破解建筑行业高能耗难题的重要路径。
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年版)》显示,2022年,全国建筑与房屋建造碳排放总量为41.5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的39.2%。其中,建材生产阶段产生17.8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的16.7%;建筑施工阶段产生0.7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的0.7%;建筑运行阶段产生23.1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的21.7%。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推进节能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谢骆乐说道,“钢结构建筑以其轻质高强、可循环利用的特性,从材料生产到施工建造,从使用运营到拆除回收,全生命周期都展现出显著的低碳优势。”
他指出,在政策激励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下,钢结构建筑与建筑节能领域正焕发新的活力。钢铁行业通过智能化改造降低单位产品能耗,为钢结构建筑提供低碳原材料,与此同时,建筑领域钢结构超低能耗建筑等示范项目也在逐步推广。
“推动钢结构建筑发展、深化建筑节能降碳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谢骆乐介绍,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已经与中建科工开展了相关合作,正在推进钢结构装配式近零能耗建筑、钢结构装配式零碳建筑等相关标准编制和示范工程打造。
“随着行业对钢结构建筑认知的提升及低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钢结构建筑将成为市场需求的重要方向,带动设计、施工、运维等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形成万亿级的绿色建筑市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谢骆乐在最后展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