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赵萍 报道
特约通讯员 蓝义高 摄影

图为会场
8月8日,第二届钢结构建筑产业链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当天下午,展会配套主活动——以“构建钢结构建筑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绿色低碳生态圈”为主题的第二届钢结构建筑产业链百企论坛同馆举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夏农等出席论坛。

图为夏农
论坛上,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曲琦、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景万、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逄宗展、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赵恕昆、中国钢结构协会秘书长李庆伟、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秘书长谢骆乐、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高雪峰致辞;钢协规划发展部主任王滨做题为《凝聚产业合力,共筑绿色未来 促进钢结构建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6位与会嘉宾共同发布了《抗震耐蚀耐火钢结构设计指南》新书(详细报道另发)。中国冶金报社副社长范铁军参加论坛。钢协规划发展部高级分析师(一级)、钢铁材料应用推广中心主任李全功主持论坛。

图为曲琦
曲琦表示,钢结构建筑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使命,当前面临着跨行业供需衔接不畅、资源共享不足、协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他建议,通过技术革新和模式突破、构建低碳生态圈、产业链协同发展等来实现钢结构建筑高质量发展。

图为景万
景万认为,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携手为推动我国钢结构建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他就推动我国钢结构建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出了3点建议。一是以系统化思维、全专业协同推动钢结构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提升建筑业供应链、产业链的协同创新能力。三是丰富钢结构应用场景,提升建筑业工业化水平。

图为逄宗展
逄宗展表示,钢结构建筑作为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抓手,未来发展离不开全产业链的紧密协作。他从勘察设计的角度对钢结构建筑高质量发展提出了3点建议。一是加强设计创新与引领,激活产业链动能。二是完善标准体系,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三是拓展合作维度,构建创新发展生态。

图为赵恕昆
赵恕昆介绍了该联盟在钢结构建筑方面的创新实践,并指出,钢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不足总量的15%,单靠一家企业或一个环节无法改变现状,需要产业链协同,才能打破壁垒。未来要通过凝聚材料科学家、建筑设计师、建造工程师的理念共识,推动钢铁企业、钢结构企业、建筑设计院等的产业链协同,重塑“高强度、高性能、低碳化”的钢结构建筑新范式。

图为李庆伟
李庆伟指出,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深刻,我国钢结构行业在承压前行中依然展现出强劲韧性与发展潜力。他提醒到,中国是钢结构大国,但迈向钢结构强国之路依然任重道远。行业当前发展迈入了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主题的新阶段,关键在于培育钢结构新质生产力。面对钢结构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

图为谢骆乐
谢骆乐认为,推广钢结构建筑不是简单的技术选择,而是推动建筑行业从“高碳粗放”向“低碳集约”转型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城乡建设绿色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行业对钢结构建筑认知的提升,以及低碳理念深入人心,钢结构建筑将成为市场需求的重要方向,带动设计、施工、运维等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形成万亿级的绿色建筑市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为高雪峰
高雪峰表示,推动钢结构建筑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他表示,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全产业链应携手并进,共同推动钢结构建筑产业的创新升级,同时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设计和施工水平,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结构建筑品牌。

图为王滨
王滨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在国家大力推进“双碳”目标和“好房子”建设的双重驱动下,钢结构建筑迎来良好发展机遇。而产业链协同发展是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是钢结构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同时,产业链协同创新可以有效解决标准衔接不畅、技术协同不足、成本控制困难等难题。他表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始终将推动钢结构建筑产业链协同发展作为重要使命,同时鼓励钢铁企业要主动作为,凝聚各方合力,积极推动钢结构建筑发展,共建钢结构建筑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

图为范铁军

图为李全功
在新书发布环节,夏农,李庆伟,冶金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陈琢,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晓滨,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科信部部长吕尚霖,清华大学教授班慧勇,共同按下启动“手印”,发布了《抗震耐蚀耐火钢结构设计指南》新书。

图为新书首发仪式现场
在主旨报告环节,来自钢结构产业链上下游相关钢铁企业、建筑企业、设计单位等的12位代表围绕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场景、产品品质、建设成本、智能建造等相关热点话题进行了经验交流和观点分析。

图为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谢木才

图为中国二十二冶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孙仁杰

图为宝钢建科建筑工程(设计)事业部副总经理葛凌文

图为鞍钢钢铁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李文斌

图为马钢有限宝武科学家吴保桥

图为中国一冶科工建设分公司项目总工程师闵晓峰

图为东浩兰生上海黄浦分公司策划总监庄擎

图为中冶(上海)钢结构科技有限公司制造分公司总工程师程俊彪

图为太钢首席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研发师邹勇

图为河钢大河金属建材公司总经理朱文良

图为上海宝冶钢结构工程公司副总经理吝健全

图为天津市新宇彩板有限公司市场部专员干德琨
此次论坛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钢结构协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贸促会冶金行业分会、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支持,来自钢结构建筑产业链上下游相关领域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产企业等单位的约100余名代表参加论坛。
展会同期还举办了2025第一届全国钢结构产业链大会、第20期“结构前沿”论坛——耐候钢应用、2025年钢结构建筑全产业链生态创新技术交流会等活动。




图为展会现场(会务组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