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多元产业

66户企业入驻济钢创智谷

2019-08-26 11:06:00

  近日,济钢绿色智能建筑研究中心正式落户济钢创智谷。据了解,绿色智能建筑研究中心致力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建筑新能源利用、绿色建筑产品推广等,依托绿色智能建筑产业基地,集聚行业上下游资源,整合产学研销行业链条完整要素,以科创赋能、创新发展为指导原则,建设小而美、专而精的主题性孵化器。同时,将建设工程公司、黄河爆破公司业务及资质资格能力放大,有效提升其创效盈利能力。今后,该中心还将积极拓展与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城市建设学院等高校之间的合作,紧紧围绕绿色智能建筑相关技术成果开展研究工作,为济钢产业生态构建赋能。

  创智谷以外部协作多平台、内部协同多基地为发展原则,集聚产业资源,充分融合建设工程公司、黄河爆破公司业务及资质资格,携手山东沃适德节能科技公司、山东华艺实业发展公司共同打造绿色智能建筑产业园。

  作为济钢集团十大转型发展项目之一,济钢创智谷以“搭建平台、赋能生态、创新模式、融合发展”为指导,完善服务功能,提升运营质量,快速匹配资源,加大内引外联,建设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服务于济钢产业生态打造及运营支持,积极助力济钢加快转型、山钢高质量发展。

  为帮助创业项目加速发展,济钢创智谷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办公、研发、实验、小规模生产、交通生活”等平台功能服务,以及“产、学、研”等方面孵化服务。作为山钢集团科技成果转化分中心,济钢创智谷在节能环保、智能制造、检验检测、工业互联网、绿色智能建筑等五大领域,积极拓展服务功能,培育高新科技。

  目前济钢创智谷入驻企业66家,规模以上企业15家,入驻企业年产值约3亿元,申报各类专利成果100余个,带动社会就业近400人,吸纳济钢转岗职工就业近80人,通过技术嫁接、产品研发等方式与7家企业实现项目合作。

  同时,按照“建链、补链、强链”的生态产业孵化思路,济钢创智谷还创新工作模式,以服务收费、联合研发、项目合作、成果转化等方式获取收益,今年6月份首次实现盈利。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