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傅发明的“神奇手表”。(郭华兰 摄)
本报通讯员 康怡
这段时间,新钢建设公司维修中心电气维修主管傅署阳的心情很好。因为他琢磨了两年多的“智能有电危险提醒手表”终于成功发明出来了,还顺利拿到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已经是傅署阳获得的第4个国家专利了。
跟电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傅署阳说起这个发明,感慨良多。对电工来说,电笔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多年来,傅署阳目睹了许多因为电笔功能限制而导致的安全险肇事故。这位老电工的心里,萌生出发明一款智能有电提醒装置的念头,为的就是能给在有电区域作业的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在生活和工作当中时刻为人们服务,但在使用不慎时,往往会成为危害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隐形“杀手”。
据傅署阳介绍,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电笔存在几个共同的缺陷:一是检测和携带均不方便;二是受环境影响较大。
傅署阳举了个例子:“如果是氖泡式测电笔或发光二极管验电笔,测电时都会受到室内亮度或太阳光的影响,进而影响准确性。如果是发声报警式电笔,则会受到周围噪声干扰而影响准确性。”
傅署阳发明的这款电笔智能在哪里?傅署阳给笔者展示了这款“智能有电危险提醒手表”的创新技术特点。他一边佩戴一边向笔者介绍说:“这款电笔就像智能手表,戴在手腕上,在感应到有电装置时,可以通过报警声音、警示灯光、发出振动等多种形式提醒作业人员,触感十分灵敏。若是非专业电工人员进入有电区域,无需直接接触带电体,通过振动警示即可知晓。”
说起这款“神奇手表”的发明构想,傅署阳认为:“关键就在振动感知。”听起来似乎简单,但在专业电工看来,这可解决了大问题。平日里,他们在测电时必须时刻关注电笔的警示灯光和报警声音,若遇见有强光和噪声的环境,往往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傅署阳发明的这款电笔除了有报警声音和警示灯光外,还可以发出振动提示,即使蒙住了双眼、塞住了耳朵,也可以通过手腕上的振感收到有电警示。
如何让电笔发出振动?傅署阳想起了原来的老式BB机(传呼机),想借里面的偏心电机一试。他买了十几支市场上常见的电笔,又向周围同事、朋友们问了个遍,终于买到了一款老式BB机。然而,拆卸后,由于电流大小不符,利用老式BB机的构想没能成功。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傅署阳看到了手机静音状态下发出的振动,又想到了利用手机的振动片。傅署阳拆下振动片,然后购买了三极管,接上电路,把微弱的信号逐级放大。就这样,验电装置一步步从警示灯光到报警声音,再到发出振动提示,他的“智能有电危险提醒手表”终于发明成功了。
【作者手记】
扎根一线的傅署阳,从岗位需求出发,潜心钻研,先后拿下4个国家专利,还应邀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出席了第九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在这次科学家论坛上,傅署阳的《无源接点的无线连接控制装置》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老傅的这4个专利,都是“从现场中来、到现场中去”的鲜活案例,并且都为工艺改进、技术进步发挥出了积极作用。
在笔者看来,只要肯用心钻研,基层职工都可以成为傅署阳那样的人。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职工立足岗位,融工作激情于岗位实践,以小智慧推进企业大发展。
目前,新钢“全员提素创星”工程已经整整走过10年。这项工程依托星级班组、星级员工两个评定平台,广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培训、技能提升、创新攻关等活动,提升了广大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以及基层班组的工作标准和管理能力。10年来,新钢高技能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例由37.6%提升至52%,共有360余人次获得江西省级以上技能类人才称号,2个班组被授予“全国现场管理星级评价五星级现场”称号,15个班组获得“工人先锋号”称号,为新钢应对行业新常态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这项工程充分体现了新钢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充分体现了高技能人才对新钢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各项工作稳步开展的意义。
今年,新钢又将这一工程从形式和内容升级为独具新钢特色的“班组提管理、职工提素养”新模式,推出“双提升”工程。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全新培训模式将为新钢激发一线职工的创新活力再添一把火。
《中国冶金报》(2021年3月31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