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宏观经济

刺激消费应该供需两端发力

2019-09-02 10:50:00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影响进出口、投资增速放缓且边际效应递减的背景下,通过刺激消费提振中国经济已成为各界共识。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涉及放松汽车限购、活跃夜间商业、扩大农村消费和鼓励新型消费等多个细分领域。

  频发刺激消费政策,是今年提振经济的一大特色。年初至今国办及国家发改委已出台6个相关文件促进消费,内容集中于稳定消费、增强消费市场活力、深挖消费潜力等。23日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为民众提供更多出游选择,提供更多文化消费产品。

  以刺激消费打造内需驱动型经济,是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经之路,重要性不言而喻。纵观当前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包括欧美等大的经济体,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拉动。

  更重要的是,中国消费潜力巨大。有着近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市场前景广阔,但在人均指标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如汽车保有量目前中国千人仅173辆,不仅低于主要发达国家的千人500辆以上,也低于俄罗斯、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国的千人300辆左右。且随着市场技术创新不断加快,特别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渠道、产品创新,有利于消费潜力得到释放。

  不过,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及预期影响,消费增速于高位出现放缓迹象。商务部日前公布,1~7月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万亿元,同比增长8.3%,较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社零总额同比增长7.6%,增速较上月放缓2.2个百分点,主要是汽车销售短期波动导致。

  因此,针对一些消费潜力较大的领域,通过政策优化供给和释放需求很有必要。如文化和旅游消费需要通过政策从优化支付环境、完善文化消费场所设施、提升入境旅游环境等方面着手补足短板;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则有利于释放汽车消费需求,因为目前不少大城市对汽车实施限购政策。

  然而,欲提振内需,除了出台各领域刺激消费政策外,更重要的是让民众愿消费、敢消费。从本质上讲,消费是一个收入的函数,影响因素不仅是当期的收入,还包含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在经济下行,尤其是当民众对经济前景的预期不是非常乐观时,消费就会受到抑制,这也是近两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但消费增速却有所下滑的原因。

  因此,刺激消费还应从需求端入手,具体包括通过减税等手段加大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抑制房价上涨及建立住房多渠道供应体系,不让房地产挤压居民消费支出;加大财政对医疗、养老、教育方面支持力度,让居民少些消费的后顾之忧;改善三线以下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让消费能够顺利下沉,等等。

  至为重要的一点是,还需从稳定经济增长的方面去考虑,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增长动力等方式,给民众一个稳定的经济预期。经济预期稳,相当于解决居民消费最大的后顾之忧。

  简言之,目前消费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一系列针对各行业刺激消费的政策持续出台,足见决策层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但仅有政策效果可能有限,需要通过解决居民消费后顾之忧配合,使得刺激消费政策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