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华菱湘钢有关负责人和技术专家谈超低排放改造

2019-07-17 09:48:00

  本报记者 胡佩生

  6月15日,华菱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举行“环保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湘潭市环保志愿者和居民代表参观湘钢厂区,并向他们介绍企业大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的成效和环保项目工程。

  作为一家千万吨级的城市型钢厂,华菱湘钢对环境保护认识早、政治站位高,提出“碧水蓝天,绿色湘钢”的环保理念,更有“厂区就是城区”的具体要求。华菱湘钢的厂区绿化率达到了45.5%,近期将启动工业旅游计划,厂区向湘潭市民开放参观,加速推进城企融合。根据联网实时监测,湘钢厂区今年以来的空气质量比湘潭城区还要好,而湘潭在湖南全省14个地级市的空气质量指数排名也有明显上升。

  针对4月底出台的《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华菱湘钢能源环保部负责人认为,这将有助于加速钢铁企业优胜劣汰进程,从根本上扭转钢铁行业高能耗、高污染形象,有效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实现超低排放,是钢铁企业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湘钢当前要做的,是与《意见》相对接,按照要求稳步推进。”这位负责人说。

 

  提前布局超低排放

  华菱湘钢环保技术专家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介绍,湘钢在环保项目方面树立超前意识,近年来,新上的设施都是按照超低排放标准设计和建设的。

  2018年,华菱湘钢启动大气污染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已经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效。根据该行动计划,湘钢在厂区环境治理方面已投资22亿元,启动24个重点项目,其中焦炉煤气一塔式脱硫、炼钢厂3座转炉一次烟气湿法改干法除尘、宽厚板厂转炉烟气三次除尘等12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已经投入运行。今年3月底,5号、6号2座大型焦炉完成了烟气脱硫脱硝改造,从运行的实际效果看,已全面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其余12个在建项目中,6个将于今年底前建成投运。

  今年4月24日,华菱湘钢360平方米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项目动工。据了解,该项目采用先进的逆流吸收活性炭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虽然投资较大,运行费用也较高,但使用效果很好,且能够协同处理重金属、二噁英等污染物。国家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对上述污染物的监控,华菱湘钢一套装置可以做到一步到位,避免了后续改造。活性炭在使用中通过化学反应会消耗一些,最后剩余成为炭粉,炭粉可以作为补充燃料用于烧结机和高炉喷煤,不会产生需要外排的副产品。

  华菱湘钢环保技术专家分析认为,烧结机烟气采用逆流吸收活性炭一体化脱硫脱硝工艺之所以会导致运行成本较高,主要在于活性炭使用量大、市场价格高。其实,活性炭的生产成本并不高,主要是供需不平衡且不排除有市场炒作的因素。活性炭的原料是煤,其制造原理与炼焦相似,钢厂自建活性炭生产基地,具有先天的便利条件,这样就能够有效降低活性炭脱硫脱硝工艺的运行成本。

  华菱湘钢的铁矿石、煤炭、焦炭等大宗原燃料到厂以水运为主、铁路运输为辅,全部实现清洁运输;厂内转运实行管式皮带、皮带通廊、吸排罐车等密闭输送方式,下料点封闭作业。在产成品外发方面,水运和铁路运输也占了主要部分。

 

  成熟的技术工艺是推进超低排放的关键

  华菱湘钢能源环保部负责人和环保技术专家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均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对于钢铁企业来说,达标排放是法定责任,超低排放应遵循科学规律,各级地方政府不应层层加码;企业不应搞“大跃进”式的一哄而上、急于求成,要避免劣质工程造成的投资浪费;更不应做表面文章,要把所建项目的实际成效作为唯一标准。

  与此同时,华菱湘钢能源环保部负责人和技术专家还指出,钢铁企业推进超低排放,必须有先进成熟的技术工艺作为有力支撑,这一点尤为重要。衡量某项技术的价值需要从大处着眼,总体评价。有些技术本身的效果也许是不错的,不过可能出现其他连带问题,包括大幅增加能源消耗,或者造成新的外排污染,综合起来看,就是不可取的;环保设施倘若运行费用太高,一旦效益变差,企业将难以承受这一大块成本。

  华菱湘钢环保首席工程师强调,目前,国内钢铁企业烧结机烟气脱硝的工艺虽然有很多,但还没有公认完美的技术,而是各有利弊,企业只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来权衡取舍。成熟的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工艺适宜温度在320摄氏度~350摄氏度,钢厂的烧结机烟气温度普遍较低,只有140摄氏度上下;要将温度上升到300多摄氏度再实施脱硝,加上烧结机烟气发生量又很大,需要消耗相当多的燃料,不仅费用高,而且燃料燃烧时又会形成新的排放。

  在华菱湘钢环保技术专家看来,高炉煤气如何实现精脱硫,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技术难点。据介绍,国内钢厂尚处于摸索阶段,距离实际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如果能够成功,后续的热风炉、加热炉、热处理炉以及煤气发电锅炉等煤气用户不需再分别实行精脱硫,不仅可以节省投资,效果也会更好。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徐可可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