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钢铁行业工资水平如何?权威数据来了!

2021-03-18 09:27: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姜维 高海雄
 
  2021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单行本公开发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对“十四五”规划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20年12月31日,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行业平均劳动生产率要达到1200吨/人·年,新建普钢企业要达到2000吨/人·年。提高劳动生产率既是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手段,两者的辩证统一,充分说明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历史交汇期的开篇之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段时期以来,中国钢铁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通过追求规模效益和要素的持续投入,实现了量的发展,解决了困扰中国数十年的经济建设用钢问题;在新阶段、新征程中,中国钢铁如何在量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增加要素的投入产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任务、新目标。“十三五”钢铁行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业效益显著改善,绿色发展引领世界,兼并重组明显加快,科技创新有所突破。与此同时,钢铁行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取得佳绩,人力资本投入产出增长明显,人力资本竞争力显著提升,为“十四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持续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钢铁行业实物劳动生产率高速增长
“十三五”钢铁实物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十二五”的2倍多
表1 劳动生产率总体增长情况(单位:吨/人•年)
  表1数据显示,“十二五”末分别按职工总数、在岗职工总数、主业在岗职工总数计算,实物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57吨/人·年、384吨/人·年、527吨/人·年,“十二五”期间钢铁实物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在4%左右。
  按“十三五”目前年均增长率估算,估计2020年分别按职工总数、在岗职工总数、主业在岗职工总数计算,实物劳动生产率分别为589吨/人·年、649吨/人·年、888吨/人·年,“十三五”期间钢铁实物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在11%左右,是“十二五”年均增长率的2倍多。
  (因上市公司数据披露时间要求,2020年钢铁行业人力资源数据尚未正式发布,本文均以“十三五”目前年均增长率对2020年数据予以预测。下同)
国有、非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差距缩小
表2 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单位:吨/人•年)
  表2数据显示,国有企业存在大量非主业在岗冗余人员,实物劳动生产率明显低于非国有企业。“十二五”期间,国有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努力减少了非主业在岗冗余人员,实物劳动生产率提升速度稍高于非国有企业,两者差距有所缩小。“十三五”期间,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速度是非国有企业的2倍以上,两者差距进一步大幅缩小,特别是2019年,按主业在岗职工计算,国有企业实物劳动生产率达到807吨/人·年,首次超过非国有企业803吨/人·年。两类企业竞争,持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有力提升了行业人力资本竞争力。
“十三五”钢铁行业工资水平同步高速增长
国有企业人均工资水平仍高于非国有企业
表3 工资增长情况
  表3数据显示,钢铁行业“十三五”人均工资年均增幅11.84%,是“十二五”人均工资年均增速4.79%的2倍以上;国有企业“十二五”人均工资年均增幅4.24%,明显低于非国有企业的8.82%,国有企业“十二五”末工资水平仍高于非国有企业,但两者的差距明显缩小。
  “十三五”期间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人均工资年均增幅分别为12.26%和12.28%,差距不大,国有企业人均工资水平仍明显高于非国有企业。
社会职工平均工资系数呈明显上升趋势
表4 社会职工平均工资系数增长情况
  “十二五”以来,钢铁企业社会职工平均工资系数均大于1,即钢铁企业人均工资高于所在地区上年的社会职工平均工资。从变化趋势看,“十二五”期间社会职工平均工资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的1.55下降到2015年的1.06,即“十二五”钢铁行业平均工资水平虽然逐年提高,但钢铁行业工资增幅小于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增幅,相对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呈逐年下降趋势。“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社会职工平均工资系数明显呈上升趋势,即钢铁行业工资增幅大于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增幅。
“十三五”钢铁行业人工成本结构更加合理
企业留人手段多样、育人投入加大
  人工成本也称劳动成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投入劳动力要素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性报酬和福利性供给,是企业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7大项。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有激励效果的人工成本,工资总额占人工成本的比例可以反映企业人工成本直接激励的能力。
表5 人工成本结构变化情况
  表5数据显示,1.“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人工成本年均增幅为10.57%,是“十二五”年均增幅的近2倍。2.“十三五”教育经费年均增幅为17.08%,是“十三五”人工成本中增幅最大的项目。而“十二五”教育经费年均增幅是唯一的负增长项目。这表明“十三五”钢铁行业越来越重视教育培训的投入。3.工资是人工成本中最具激励作用的,“十三五”人均工资增幅超过人工成本增幅,显示“十三五”行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钢铁企业更加重视激励措施。4.“十三五”福利费用年均增长10.58%,是“十二五”的近5倍,显示行业经营状况好转,企业加大了职工福利投入。5.“十三五”社保费用增幅明显小于工资增幅,显示国家降低社保费用比例,为企业减负取得实际成效。“十二五”社保费用增幅大于工资增幅,显示“十二五”是社保缴纳越来越规范的5年,越来越多的企业按规定比例合理缴纳社保。总之,“十三五”钢铁行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企业留人手段多样、育人投入加大。
国有、非国有企业人工成本差距逐步缩小
表6 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人工成本结构变化情况
  表6数据显示,无论是“十二五”期间还是“十三五”期间,国有企业人工成本总体上仍高于非国有企业。但非国有企业人工成本增幅均大于国有企业,两者差距逐步缩小。
“十三五”钢铁行业人力资本竞争力显著提升
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明显上升
表7 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情况
  表7数据显示,1.“十二五”钢铁行业吨钢人工成本年均增长0.97%,“十三五”则年均降低1.30%。2.“十二五”反映钢铁行业人力资本竞争力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均呈上升趋势,说明行业人力资本竞争力处于下降通道;“十三五”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则均呈下降趋势,反映行业人力资本竞争力处于上升通道。3.“十二五”万元人工成本投入产钢下降了0.9%,“十三五”则上升了1.16%。上述数据均显示“十三五”随着钢铁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钢铁行业人力资本竞争力显著提升。
  表7及上述分析告诉我们,“十二五”钢铁行业工资水平增长不高,相对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处于下降通道,但劳动效率增长更慢,导致“十二五”吨钢人工成本上升,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上升,人工成本投入产出下降,人力资本竞争力明显下降;“十三五”钢铁行业工资、人工成本增幅明显大于“十二五”,且在大于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增幅的情况下,通过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吨钢人工成本有所下降,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明显下降,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明显上升,人力资本竞争力明显上升。
国有、非国有企业人工成本差距明显缩小
表8 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情况
  表8数据显示,1.“十二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吨钢人工成本均有所提高,国有企业吨钢人工成本增幅小于非国有企业,但2015年国有企业每吨钢仍比非国有企业多花费124元人工成本。国有、非国有企业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也均有所提高,两类企业人力资本竞争力均有所下降。2.“十三五”国有企业吨钢人工成本下降了2.50%,非国有企业吨钢人工成本则继续上升了3.88%。两类企业的吨钢人工成本差距从“十二五”末的124元下降到2020年(预测)的73元,吨钢人工成本差距缩小51元。两类企业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均明显下降,国有企业降幅更大,但仍高于非国有企业,两者差距明显缩小。这说明“十三五”两类企业人力资本竞争力都显著提升。
“十三五”钢铁行业职工队伍老龄化速度放缓
平均年龄增长情况
表9 主业在岗职工平均年龄结构
  表9数据显示,“十二五”“十三五”主业在岗职工的平均年龄总体呈上升态势,“十二五”“十三五”平均年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0.78%和0.57%,2020年(预测)平均年龄已超过40周岁,队伍老龄化明显。“十三五”平均年龄增幅小于“十二五”平均年龄增幅,队伍老龄化速度明显放缓,“十三五”期间企业为防止人才断档,适当加强了新人的招录;从不同岗位看,技术研发岗位平均年龄最小,且“十二五”“十三五”增幅也是最小的。这说明企业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工作,保证了研发队伍的新鲜血液,始终保证技术研发人才引进。
国有、非国有企业研发人员平均年龄差距较小
表10 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主业在岗职工平均年龄结构
  表10数据显示,1.国有企业各类型岗位员工的平均年龄普遍大于非国有企业,这与国有企业成立时间长,职工队伍相对老龄化相关。2.从平均年龄增幅看,2008年~2015年国有企业平均年龄年增长0.77%,大于非国有企业0.60%的年增幅。“十三五”以来,国有企业注重加强人才引进,防止人才断档,其平均年龄年均增幅为0.59%,明显小于非国有企业0.94%的年均增幅。3.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研发人员平均年龄差距较小,且“十三五”非国有企业研发人员平均年龄呈下降趋势,说明国有、非国有企业均重视研发人员的引进,非国有企业因产品升级、环保改造、产能扩张等因素,进一步加大了科技人才投入力度。
“十三五”钢铁行业员工素质逐渐提高
近10年钢企员工学历结构持续优化
表11 学历结构情况
  表11数据显示,近10年,钢铁企业员工学历结构呈现出持续优化的过程,员工素质逐年提高。“十二五”末,主业在岗职工中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大专及以下学历占比分别为0.10%、1.31%、14.51%、84.08%,“十二五”期间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年均增速在10%左右,大学本科学历占比年均增速为3.21%;“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大学以上学历占比年均增速与“十二五”相比明显放缓,企业员工学历结构处于适用平台期。
国有、非国有企业高端人才差距明显缩小
表12 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学历结构情况
  表12数据显示,一直以来,国有企业职工学历结构明显优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人才沉淀相对雄厚。“十二五”期间,国有企业员工中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学历年均增速分别为11.38%、10.15%、4.95%,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非国有企业员工中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大专及以下学历年均增速分别为14.87%、14.87%、-1.68%、0.10%,非国有企业在引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方面明显加快了步伐,且增幅超过国有企业,高端人才与国有企业差距明显缩小。“十三五”期间,国有企业学历结构持续优化,非国有企业学历结构变化不明显。
主要结论
  上述分析告诉我们,“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行业,淘汰了落后产能、出清了“地条钢”,让要素资源从低效率、高消耗的落后产能中解脱出来,投入到高产出、低消耗的先进产能,钢铁行业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要素投入为主的增长方式。这表现在人力资本投入产出大幅提高,人力资本竞争力显著提升,从而带动了企业效益、节能环保、兼并重组、科技进步的跃升。
  “十三五”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工资大幅提高。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曾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中(2012年)指出,每隔70年左右的一次高负债都伴随着一次经济危机,在这期间工资增长都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低人工成本不是实质意义上的竞争优势,效率的不断提升才是竞争优势。发达国家的高工资和非发达国家的低工资告诉我们,工资的提高并不会使竞争力下降,需要担心的恰恰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程度和速度,或者说需要担心的恰恰是要素投入的产出。
  “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工资年均增长4.79%,小于社会平均工资增幅,但仍大于行业劳动生产率4.15%的增幅,行业人力资本竞争力下降,钢铁行业处于危机之中;“十三五”钢铁行业工资年均增长11.84%,是“十二五”年均增长率的2倍多,且大于社会平均工资增幅,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时与行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幅11.62%基本相当,大大提高了行业人力资本竞争力。
  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的良好互动,提升了行业人力资本竞争能力。
  “十三五”钢铁行业国有企业实物劳动生产率增幅超过非国有企业,并且与非国有企业差距明显缩小,以主业在岗职工为基数的实物劳动生产率首次超过非国有企业;“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非国有企业加大人工成本投入,工资增幅、人工成本增幅超过国有企业,两者差距明显缩小;国有企业平均年龄大于非国有企业,但“十三五”国有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平均年龄增幅小于非国有企业,两者平均年龄差距明显缩小;国有企业人工成本中工资占比小于非国有企业,工资作为人工成本中最具激励作用的效能发挥不如非国有企业,“十三五”国有企业加大了人工成本中工资占比,增强了工资激励作用的发挥。两类企业通过数据对标,在竞争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带动了全行业人力资本竞争力的提升。
  人力资源作为要素投入,产出大大提高。
  “十三五”因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人力资本投入产出随之大幅提高,吨钢人工成本降低51元,万元人工成本投入产钢从53吨增加到56吨,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工业增加值)、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销售收入)大幅降低,行业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显著提升,人力资本竞争力显著提高。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杨珊山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