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坚持技术创新、 “四化”发展 中国轧辊会更好——访中国铸造协会轧辊分会轮值理事长许亚南

2024-04-15 10:22:00

  当前,我国轧辊行业宏观发展态势如何?在第二届中国轧钢与轧辊新技术推进大会召开前夕,本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在江苏常州采访了中国铸造协会轧辊分会轮值理事长、江苏凯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亚南。江苏凯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绿色工厂、中国绿色铸造企业。此外,该公司还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设备分会副会长单位。截至目前,该公司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73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凯达重工还主持起草了《热轧型钢轧辊》行业标准,参与《铸铁轧辊》《铸钢轧辊》《冶金轧辊术语》国家标准修订。凯达重工生产规模在全国轧辊行业名列前茅,是国内外知名的热轧型钢轧辊制造企业,产品应用在国内外100多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外销占比40%以上;与此同时,凯达重工被选为中国铸造协会轧辊分会轮值理事长单位。
图为中国铸造协会轧辊分会轮值理事长、江苏凯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亚南
图为江苏凯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厂容厂貌,远景为公司办公大楼
图为江苏凯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化的整装待发的大型型钢轧辊
图为江苏凯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化的大型型钢轧辊热处理车间
  坚持科技创新 满足市场需求
  许亚南高屋建瓴地介绍我国轧辊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经过近60年发展,我国绝大部分材质的轧辊已实现国产化。目前,全国80多家轧辊企业年产能约100万吨,并涌现了中钢邢机、共昌轧辊、凯达重工以及朝阳联强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轧辊企业。中钢邢机是目前全球产销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冶金轧辊企业。朝阳联强在轧辊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方面走在前面。
  作为钢铁工业的重要配套产业,轧辊制造业与钢铁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目前,世界各国正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预计欧美钢材需求将迅速恢复。装配式建筑、机械、交通、能源、汽车和船舶等行业的发展也将为钢材市场提供稳定的增量需求,将间接带动轧辊行业的稳定发展。
  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国内钢材消费结构正在优化,钢铁行业向多元化、高质量和绿色低碳方向发展。用于传统建筑业的螺纹钢和线材占比不断下滑,用于新基建、造船业、新能源的板带钢、大型型钢、中小型钢消费量增长迅速。受益于国内钢材消费结构的高质量转型,中国轧辊市场规模实现了稳定上升。
  近年来,中国轧辊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与国际市场的需求增长相得益彰,共同驱动着中国轧辊出口规模迅速增长。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以中钢邢机、共昌轧辊和凯达重工及朝阳联强为代表的中国轧辊领先企业,生产了符合国际标准的高性价比轧辊。
  中国轧辊企业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提高制造能力,通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等方式提升产品质量。在耐磨性、强度、韧性和制造成本等指标方面,中国轧辊企业能够满足国际市场要求,成为了西马克、达涅利等国际知名设备制造商和安米、浦项等国外大型钢铁集团的供应商,服务于全球钢铁企业。
  目前,全球钢铁产业链正处于重构的关键阶段,“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人均钢材消费潜力巨大,对高性价比、高可靠性轧辊需求增长,为中国轧辊出口提供了广阔市场。随着全球钢铁行业绿色高效、低碳环保转型,对轧辊的质量和性能要求也相应提高,中国轧辊凭借其高效的生产能力、优异的产品质量和适中的产品价格,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青睐。除2020年外,我国轧辊出口规模逐年提高。根据海关统计,2019年至2023年,中国轧辊对外出口金额由31.03亿元增长到45.01亿元,年复合增长9.74%。
  经过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和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支持,虽然我国轧辊制造起步较晚,但已成为轧辊生产规模最大的国家。随着我国冶金工业技术升级,钢铁企业对轧辊性能、品质、寿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驱动轧辊制造行业寻求技术突破和工艺创新。面对市场需求变化,轧辊行业正在向产品高端化、服务系统化、企业规模化和绿色低碳化等趋势,共同推动轧辊产业向更高标准看齐,向更广阔市场发展。
  坚持“四化”发展 憧憬美好未来
  许亚南也高瞻远瞩地展望了国内轧辊制造业正在进行的“四化”发展,憧憬着轧辊行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第一是产品高端化。一方面,随着国内钢铁行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在追求钢材高端化同时,钢铁企业也高度重视降本增效。随着装配式建筑、海洋平台、轨道交通等新应用领域的发展,市场对型钢质量和性能提出了更严苛的标准要求。复杂断面型钢向大型化和特种化方向发展,对所用轧辊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目前轧辊市场存在结构性供需错位。尽管我国轧辊制造企业数量较多,但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类型单一,这导致部分产品同质化严重,高性能、高技术含量的轧辊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因此,面对国内市场的需求,国内领先轧辊企业正积极响应市场变化,提高产品的耐磨性、冲击韧性和抗热疲劳等性能,推动产品向高端化、功能化和定制化方向转型。
  第二是服务系统化。轧辊的使用效果不仅取决于生产质量,还受使用环境影响,其中包括轧辊的正确使用、合理换辊、有效维护、精准检测等一系列环节。轧钢企业最直接的需求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产品综合成本最小化,因而钢铁企业对轧辊管控的深层次需求是轧制综合成本最小化、相关资产轻量化、备件库存减量化。未来轧辊企业不但要全程跟踪轧辊使用状况、提高客户使用技术、延长轧辊使用寿命,还要从选材、使用、维修、库存等一系列方面入手,成为提供轧辊整体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商。
  第三是企业规模化。当前国内轧辊行业技术水平、装备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多数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不足。随着竞争加剧,市场份额逐渐向综合实力强、产品声誉好和品牌形象佳的企业聚集。这些企业将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整合轧辊行业,并强化与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的战略合作,在产品种类、生产装备、科技实力等方面逐步形成了显著优势。为迎接国际市场挑战,依托自身强大的科研技术平台,国内领先轧辊企业正在加快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扩大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第四是绿色低碳化。在中国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低消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发展路线正在推动整个行业朝着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在这一发展背景下,作为钢铁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轧辊行业也同样面临着向绿色低碳化转型的重要任务。这种转型不仅是轧辊行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增强轧辊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国内领先轧辊企业正在采取一系列的节能环保措施来顺应这一趋势,对生产设备进行系统性的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推行屋顶光伏发电、储能设备和能源合同管理,并完善能源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绿色工厂创建;还通过提升整体工艺水平和优化能源利用效 率,努力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和相关排放,推动轧辊行业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持续的进步。
  最后,站在中国轧辊行业的高度,许亚南理事长向全行业发出呼吁:在钢铁行业继续弱势运行的状况下,轧辊行业要与钢铁行业同舟共济。响应钢铁行业“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以销定产,不要把现金变成库存;以效定产,不要产生经营性“失血”;以现定销,不要把现金变成应收款),做到没有订单不生产、低于成本不销售、不付款不发货。希望轧辊企业要保证产品质量,理性报价,在面临市场冲击时牢牢守住经营底线,在特殊时期正确处理产量、成本、现金三者关系,促进和达到企业利益与行业秩序相统一,从而在风浪中站稳脚跟,乃至锻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许亚南理事长坚信,在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钢铁产需优化升级的背景下,依靠轧辊企业技术突破和工艺创新,坚持“四化”发展,中国轧辊制造行业明天一定会更好。(夏杰生)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52632.jp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