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今日热点

各方专家齐聚北京,共谋钢铁—钢结构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2021-06-10 09:44: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赵萍 摄影报道
 
  “建立完善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尽可能统一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
  “H型钢目前面临标准规格少、设置不合理的情况。”
  “规格一定要统一。”
  ……
  6月4日,在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与中国钢结构协会共同主办,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设计分会联合承办,天津源泰德润钢管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三维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钢铁—钢结构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上,与会部委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就进一步推动型钢设计与加工制造紧密结合,推进高效能型材的实际应用,助力中国钢结构行业高质量发展等凝聚共识、各抒己见。
图为大会现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维出席大会并做了题为《中国钢铁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报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李如生出席大会并致辞;马钢党委常委、马钢股份副总经理章茂晗代表承办单位致辞。这次大会还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特别支持。
  姜维在报告中对钢铁行业“十三五”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对“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了展望。就如何进一步推广钢结构应用,他分析指出:一是在“双碳”约束下,从产品全生命周期考虑,推广钢结构建筑是碳减排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我国建立庞大的铁素资源储备,藏钢于民。二是推广应用钢结构,有利于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轧制型钢、高强钢占比;有利于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建筑行业生产效率,促进建筑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三是推广钢结构应用的重要突破口是标准化、规范化。钢结构建筑占比低,钢结构型钢、高强钢使用占比低,主要是因为钢铁业、建筑业、建筑设计业协同作业不够,缺乏产业链上下游共建共享共赢的统一规范标准,导致产品批量多、规模小、成本高,与钢筋混凝土相比,经济性不够是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四是精通钢结构建筑上下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短缺,一方面因为钢结构推广应用不够导致人才短缺,另一方面人才短缺又阻碍了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对此,他表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将联合中国钢结构协会等机构,建立钢铁行业、建筑行业、建筑设计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共赢、协同创新的生态圈(联盟),推动钢结构建筑标准化工作,加强跨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此外,他建议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国家相关部门给予推广钢结构政策支持。
  “发展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是钢铁行业、钢结构行业和建筑行业融合发展的最佳切入点。”李如生表示,这种融合有助于推进智能建造,建设数字中国的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助于推动绿色建造,推动建筑产业低碳转型发展;有助于推进精益建造,在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较混凝土结构,采用钢结构可以更有效地实现碳减排,同时也要注意使用高效能、高性能的钢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结构协会会长岳清瑞表示,再有就是要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具体就是要尽可能地在设计、制造、安装钢结构等方面实现标准化,并在制造安装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数字化和智能化。随后,住建部建筑杂志社社长文林峰也表示高质量建筑要用好钢,如不锈钢等。
  同样,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郁银泉也在报告中表示,钢结构标准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效率。他直接指出:“这个问题的源头主要在设计端。”
  随后,中国宝武首席科学家、马钢技术中心型钢研究所所长吴保桥围绕热轧H型钢及其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等做特邀报告。
  下午,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教授石永久,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陈彬磊,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桥梁院副院长兼总工宋松林,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吴耀华,厦门新长诚钢构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兰日进,天津源泰德润钢管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戴超军等分别围绕型钢加工制作、应用现状、发展前景,以及结构钢管的成型方法及应用特点等热点话题做主题报告。
  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统计数据,2020年,钢结构行业钢结构加工量为8900万吨,占粗钢产量的8.36%,同比增加了12.37%。其中,热轧型钢应用占比为17%,远低于钢板使用占比,型钢应用仍需全行业共同努力。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钢铁企业与钢结构设计企业积极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工作,必将极大促进型钢等高效能钢材在建筑、桥梁等多领域中的应用,实现我国钢结构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毅主持开幕式;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设计分会理事长、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娄宇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任庆英主持上午报告,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爱林和中国钢结构协会秘书长李庆伟主持下午报告。来自钢铁企业、设计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会。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陈灿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