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今日热点

徐匡迪:中国钢铁已站在世界钢铁生产第一线

2021-06-24 09:48: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实习记者 贾林海 记者 樊三彩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钢铁工业100年来走过了光荣而艰巨的道路。今天,我们坐在这里一起回顾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这里面有大家的贡献和心血,我们应该感到光荣和自豪。”6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上海市委原副书记、市长徐匡迪,以视频形式参加了在北京香山召开的全国钢铁行业庆祝建党100周年座谈会。
图为播放徐匡迪视频讲话
  历经坎坷,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在视频中,徐匡迪首先回顾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他说,中国钢铁工业起步条件较差。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钢产量只有16万吨,仅相当于如今1座小电炉1年的产量,而今天的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年产钢10亿吨的世界第一产钢大国。
  “我国钢产量从1949年的16万吨增长到1978年的3178万吨,花费了较长时间,走过了充满艰辛和曲折的道路。不仅有‘大炼钢铁’走过的弯路,而且有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徐匡迪回忆道。
  改革开放后,思想迎来解放。我国钢铁工业的专家、技术人员采取了各种措施,应用了各种先进技术,让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钢产量从1978年的超过3000万吨提高到1996年的突破1亿吨,进入世界产钢大国前列。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逐渐掌握了整个钢铁生产的先进流程和技术,我国钢产量从1996年突破1亿吨增长到2020年的10.65亿吨,连续25年位居世界第一。
  “现在,钢铁企业可以毫不谦虚地说,我们站在世界钢铁生产的第一线,各种指标也可以达到世界第一线。”徐匡迪说道。
  革新体制,以需求激发内生动力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钢铁工业全部实行计划经济。徐匡迪用“一切都要计划”来描述当时钢铁行业的发展。他在视频中介绍,当时都是由原冶金工业部统一规划,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冶金厅统一计划、统一批复。
  然而,计划经济体制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我国钢铁工业从改革开放开始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
  “回首过去,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如此突飞猛进,钢产量从1亿吨增长到如今的10亿吨,靠的不是计划,而是市场。”徐匡迪说,“过去有人说,市场经济做做小买卖还行,对搞大规模生产的钢铁而言并不现实。可事实证明,市场的作用非常大。”
  不仅如此,原来我国钢铁工业基本以国有企业为主,现如今,民营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比已经超过60%,民营经济十分活跃。这足以证明,经济体制改革对钢铁工业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徐匡迪认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模式与其他国家不同,我国钢铁工业的支撑主要来自于市场需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需求成为钢铁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即使在今天,我国钢铁出口仍不到10%。这是因为,在城镇化发展的带动下,我国钢铁工业仍以满足国内基本建设需求为主。铁路、桥梁、道路等的建设,也都需要大量钢铁材料来支撑。
  徐匡迪表示:“钢铁人应该感到骄傲,因为我们没有辜负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减排降碳,多举措应对时代课题
  随着“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虽然我国钢铁工业已经有10亿吨的产量,但现在仍面临着来自环境问题的压力。”徐匡迪指出,“这不仅要求我国钢铁企业从所在城市的环境角度出发,而且要从整个国家的碳排放角度出发,甚至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来考虑,这对我国钢铁工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他进一步表示,对于钢铁工业而言,当前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实现“双碳”目标。我国钢铁工业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碳消耗大户。为实现碳达峰,我国钢铁工业需要从产业结构上进行分析。
  据他介绍,目前我国钢铁工业90%仍以长流程生产为主,碳消耗量较大。而美国长流程占比只有30%,其余均为短流程,再加上美国的废钢积蓄量较大,使得其能耗较低。
  “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或许也将出现大量废钢积蓄。实际上,现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出现了这个问题。”徐匡迪以汽车为例,解释了未来我国废钢积蓄的来源。随着普通燃油汽车逐渐被新能源电动汽车代替,普通燃油汽车将逐渐报废,经处理后变成可再次使用的成型废钢,供钢铁企业使用。
  除了在原料方面下功夫,调整生产节奏及时间等方法同样受到徐匡迪的关注。美国钢铁企业基本在晚上社会能耗较低时生产,电炉电费只有白天的40%,生产时间为每天23时到次日8时,这样做可以大幅降低能耗成本。
  “未来,我国民营钢铁企业或许也可以尝试走这样的道路,把社会上的废钢收回来,白天的时候把废钢破碎,挤压成块,晚上的时候再开炉炼钢,实现错峰生产、节能减排。这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个有效方法。”徐匡迪表示。
  目前,我国长流程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碳排放量为1.8吨~1.9吨,而短流程钢铁企业的平均吨钢碳排放量只有0.4吨~0.6吨。徐匡迪认为,加快发展短流程炼钢、充分利用社会积蓄废钢等方法可以在我国钢铁行业内广泛应用。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陈灿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