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智能制造

“千企改造”让水钢搭上“智能制造”快车

2019-06-14 07:52:00

  

 

  水钢自动焊牌机器人。王秀芳 摄

  人民网六盘水6月13日电 自动焊牌机器人、远程无人值守计量管理、湿法脱硫、钢铁主业与非钢产业“双轮驱动、两翼齐飞”……近年来,首钢水城钢铁集团(简称:水钢)不断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逐步实现由“制造”到“智造”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数据显示,2017年,水钢年营业收入148.09亿元,盈利1.19亿元,成功扭转连续6年亏损的局面。2018年,水钢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52.98亿元,盈利3.64亿元,经营状况持续改善,生产业绩创历史新高。“这一切都得益于‘千企改造’工程。”在水钢集团副总经理何友德看来,“千企改造”就像一场及时雨,不仅使企业转亏为盈,还成功搭上“智能制造”快车,迈入转型升级新阶段。

  “钢铁产能严重过剩,钢铁企业发展困难,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作为贵州省“千企改造”工程龙头企业,2016年以来,水钢集团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制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方案措施,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实施“千企改造”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基础。

  信息化和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 

  据水钢集团战略发展部副部长王宗尧介绍,目前,远程无人值守计量管理系统及钢轧事业部二棒线自动焊牌机器人均已投入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自动焊牌机器人填补了贵州省钢铁行业利用机器人为企业服务的历史空白。“焊牌环境温度高、噪音大,人工焊牌安全隐患大,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机器人成功破解了这个难题,现在,工人只要在控制室负责操作就可以了。”王宗尧说。

  另外,在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水钢集团还与中国联通贵州分公司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共同成立5G+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实验室、打造5G+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基地及水钢集团工业云、数据中心机房及指挥调度中心建设等项目上展开深度合作。

  王宗尧表示,水钢集团将依托业内优秀的钢铁冶炼制造经验与贵州联通5G网络技术优势,共同探索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全省钢铁工业“智能制造”发展。同时,水钢集团将积极利用5G技术在物联网、工业自动化控制、物流追踪、工业AR、云化机器人等工业应用领域发展潜力,聚焦料场管理、高炉操控、钢轧生产等制造环节,打造一系列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智能制造示范应用,为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赋能。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水钢属于典型的“三线建设”企业,环保设施基础薄弱。“千企改造”工程实施以来,水钢重点启动实施6、7号烧结机烟气脱硫,3号转炉环保设施升级改造,炼铁厂环境综合治理,6、7#烧结机综合节能技术改造,煤焦化公司3、4号焦炉煤气净化后三工段脱硫等工程。

  王宗尧指出,3年来,水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环保成绩喜人。据悉,目前水钢颗粒物排放浓度≤8mg/Nm3、烟粉尘排放浓度≤10mg/Nm3,PM2.5控制在35mg/m3以内,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主要污染物实际排放量远低于国家标准,有效改善了企业及周边环境和生态质量。”

  非钢产业经营能力和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借力“千企改造”,水钢集团集中做盈做精钢铁主业,创新创优发展优势非钢产业,实现钢铁主业与非钢产业“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促进水钢高质量发展。

  2016年以来,水钢集团不断延伸非钢产业链,非钢产业从吃钢铁饭向服务化、智能化、市场化转型发展,着重发展医疗服务、职业教育、建筑安装、建材及深加工等优势产业;探索发展城市旅游、技术服务输出、现代仓储物流;积极参与六盘水市城市综合管廊、城市集中供热、充电桩、立体停车场等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非钢产业融入市场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2016年至2018年,非钢产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6.49亿元。

  节能降耗和能源综合利用效果明显 

  2018年,水钢吨钢综合能耗达到570 kgce/t、吨钢耗薪水2.9m3/t,转炉煤气回收达到138Nm3/吨钢,自发电率超过61%,工业水循环使用率达96.81%,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6.77%。同时,积极开展高炉冲渣水及冲渣乏汽、烧结环冷机废气、轧钢加热炉废气、石灰回转窑废气等余热回收工作。“将水钢集团余热资源作为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全力推进城市供热项目实施,在能源回收综合利用的同时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王宗尧说。

  此外,水钢还积极抢抓“千企改造”机遇,不断加快“去产能”步伐。2016年以来,水钢主动申请化解生铁产能257万吨、粗钢产能150万吨,关停450立方米高炉、788立方米高炉、1200立方米高炉及3台35吨转炉。目前,该企业年综合生产能力350万吨。

  “化解产能过剩,我们将有更多精力寻求生产设备及产品转型升级方法。”王宗尧表示,下一步,企业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积极实施生态化、智能化改造,进一步提升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及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