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智能制造

以“三个一”为内涵、以“系统解决方案”为载体——

看宝武设备远程智能运维平台如何助力创效数亿元

2021-10-19 08:14:00

  本报通讯员 赵刚
  在2021年钢铁行业14项智能制造优秀解决方案中,含5项“设备智能运维”专题优秀解决方案,宝武装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武智维)推荐的“钢铁行业设备远程智能运维解决方案”位列其中。
  设备智能运维的本质是基于设备状态变化趋势的智能决策,与传统设备运维的区别是充分利用了云大物智移(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等新一代ICT(信息与通信技术)技术,由“感官判断、经验决策”演变为“数据判断、知识决策”。智能运维在国内外都在蓬勃开展,特别是以GE航空、陕鼓、三一重工等设备制造企业为代表的设备生产企业,逐步推进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变,推进了智能运维的技术、观念进步。而钢铁行业设备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在钢铁行业开展设备智能运维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复杂系统创新工程。
  从宝钢引进点检定修制以来,经过30余年的发展,设备管理体系已面临挑战,开展设备智能运维是中国宝武突破当前设备管理体系突破瓶颈的需要,也是未来设备管理的转型发展方向。
  经过多年的专业化发展和不断的整合、融合,宝武智维打通检测、诊断、检修、制造等设备服务环节,形成了系统解决方案服务模式。
  在总体设计上,宝武智能运维系统解决方案以打造“设备智能运维新模式”为目标,设计形成了以“三个一”(一个平台、一个专家系统、一套标准化体系)为内涵的基础核心技术和以“系统解决方案”为载体的集成应用。
  宝武在2016年开始建设智能运维平台,通过迭代升级,现已建成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架构的智能运维平台,支持接入设备达百万数量级,形成了E1~E4的4个层级的云、边、端系统架构。智能运维平台是包含云、边、端结构的整体,而非仅指云端部分。在传感末端,该平台构建了包含振动、温度、扭矩、水分、清洁度等多种物理参数,无线与有线相结合的传感采集生态体系;在边缘,构建了以规则编辑器为代表的系列无代码、可视化编程工具,实现现场高效人机交互和信号分析预警;在云端,根据智能运维的特点和不同用户的需求,构建了相对完整的面向用户需求的模块化产品群。
  以系列算法、模型、规则为核心,构建面向状态变化趋势决策的智能专家系统。其主要涉及状态预警技术、故障诊断技术、设备综合评价技术3个方面,目前已研发形成工业算法集6大类28种、系列可复用预警规则库、成熟模型库等,预警准确率、诊断准确率均超过80%。
  以定义“智能运维”,支持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快速复制应用为目标,宝武智维构建旨在实现服务一致性的设备运维标准体系。这一举措旨在确保在多地域、多生产基地情况下数据的一致性,数据、语义定义的规范性和数据的高可利用性。
  通过大量智维项目的探索和实践,宝武智维已形成一系列面向钢铁生产全工序的系列“产线类、设备类”智能运维系统解决方案产品群,并已在集团内多基地试点应用。同时,在智能运维解决方案基础上,宝武智维探索形成了智维平台服务、智维运营服务两类共赢商业模式,适应用户不同需求,形成“菜单式”的服务模式组合。目前,不同类型的服务模式在多基地均已有应用实践。
  最后,在产品和模式的基础上,宝武智维积极构建了基于平台的“远程智维+近地操维”相结合的智能运维服务体系,以“运维一律远程”为目标,为用户提供7×24小时的智能、远程服务。
  通过项目推进,宝武智能运维平台在宝武集团内各基地及生态圈用户中已开始广泛部署、应用,目前已部署集团内十大基地,覆盖宝武碳业、宝武环科、宝武清能等多元产业单位,并扩展至集团外生态圈企业(涟钢、宁钢)。该平台累计已接入设备超15万台,数据项超80万,有效数据数百TB(太字节),覆盖钢铁行业全工序,并还在持续扩大设备接入与创新应用中。
  该平台全面应用于各钢铁生产基地后,支撑钢铁主业效率、质量、产量提升,据测算,目前已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数千万元,间接经济效益数亿元。在技术进步方面,该平台支撑了中国宝武设备管理技术的持续引领;在知识产权方面,通过完全自主研发,形成完整知识产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并已在行业内推广应用;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构建智能运维人才体系,为智维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该平台的综合技术水平目前已得到国家及行业高度认可,获得了工信部、行业协会及上海市的多个奖项和支持。同时,经成果查新,项目综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宝武设备远程智能运维平台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面向多区域、全流程、全域设备超大规模、复杂运维场景,建立健全了智能运维的整体架构和技术标准,从数据资产到运维服务,从平台工具到智维应用,从内部运维到外部生态,给出了较为系统的智能运维总体设计及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且积累了系列覆盖钢铁全工序的基地级典型实践案例。
  《中国冶金报》(2021年10月19日 04版四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