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期,首钢集团通钢公司炼铁事业部3号高炉作业区在炉前用的开铁口钻杆上动起了脑筋,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的同时,一项改造成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3号高炉炉前使用的开口机是高炉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原来使用的钻杆钻头,内螺纹是5圈的梯形深螺纹,在生产使用中存在一定弊病,每次开完铁口时前端钻头都会受到高温高热烘烤而导致磨损,不能再次使用,需要重新更换。由于是梯形螺纹,很难将钻头拆卸下来,只能将钻杆与钻头一起报废。这样不但造成浪费,还增加了岗位人员劳动量,延长了开铁口时间,影响高炉高效生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炼铁事业部吉万刚创新工作室在吉万刚的带领下,组建了攻关小组,对其进行改造。改造过程中,小组成员潜心研究,结合实际需要,重新测绘图纸,将钻杆前端梯形螺纹改成现在的波形螺纹,螺纹缩短2圈,重新测量修改长度后,满足生产需求。
改造后,每次更换钻杆较原来节省了一半的数量,每月可降低成本3万余元。而且职工更换钻头不再使用管钳和大锤,极大降低了职工劳动量,还缩短了开铁口的时间,为提升炉内操作效率、保高炉稳定运行提供了助力。
(陈世宇 于隋月铭 林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