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钢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许晓增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推动人工智能(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指引。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我国钢铁行业正处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意见》的出台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创新动能。
智能技术正在重塑钢铁行业
发展格局
从机遇来看,智能技术正在重塑钢铁行业发展格局。《意见》的出台为钢铁行业提供了战略指引和政策支持,助力行业破解发展中的痛点、难点。作为大型复杂流程工业,钢铁行业全流程各工序长期存在“黑箱”特性,人工智能技术正好能应对这一挑战,通过智能算法优化生产流程、加强质量控制、精细供应链管理、助力节能减排,实现降本增效。
一是生产运营智能化。人工智能通过实时分析生产数据,能动态调整工艺参数,实现全流程协同优化。特别是在炼铁、炼钢、连铸、轧制等关键工序,智能算法可以精准预测设备状态,提前预警异常情况,大幅减少非计划停机,提升设备综合效率。
二是质量管控智能化。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对海量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产品性能与工艺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对产品质量的精准预测和主动干预。这不仅能减少质量缺陷,还能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调整生产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
三是供应链协同智能化。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整合原材料采购、生产排产、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等环节数据,构建智能决策系统。通过需求预测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全供应链的成本最优化和效率最大化,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四是节能减排智能化。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通过构建碳排放模型,为企业碳足迹管理和减排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助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从实践基础来看,钢铁行业智能化转型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钢铁行业数智化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95.1%的钢铁企业已将数字化转型战略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进程,82.9%的企业建设了智能集控中心,63.4%的企业运用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建设数字化工厂。一批领军企业走在智能化转型前列,AI云表检系统重点缺陷识别、钢材力学性能预测模型等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陕钢将这样构建适合自身的
智能化实施路径
陕钢作为陕西省国有大型钢铁企业,也在人工智能如何有效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方面持续进行探索,以人工智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陕钢将多措并举贯彻落实《意见》,从战略顶层设计到底层技术实施进行系统布局,将从以下方面努力突破,构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智能化实施路径。
第一,强化战略引领是企业推进人工智能应用的首要任务。陕钢将人工智能发展纳入企业总体战略规划,明确转型目标和实施路线;建立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和人才培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第二,夯实数据基础是人工智能成功应用的关键。陕钢将提升数据治理水平,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全流程数据采集和汇聚;建立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为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提供高质量数据“燃料”。
第三,聚焦场景突破是快速见效的有效途径。陕钢将从关键需求出发,选择投资回报率高、实施难度相对较低的场景率先突破,如在设备预测性维护、质量异常诊断、能源优化调度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第四,提高技术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陕钢一方面将加大研发投入,培养既懂钢铁工艺又懂人工智能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将用好外部资源,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技术并进行适应性改造。
第五,完善治理体系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陕钢将建立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评估和合规审查机制,确保技术应用符合伦理规范和监管要求;同时,关注人机协作,加强员工培训,帮助员工适应新的工作模式,实现人机协同发展。
第六,推动生态共建是促进行业整体进步的有效方式。陕钢将通过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共建行业人工智能平台,降低中小企业应用门槛,推动行业智能化水平整体提升。
人工智能与钢铁行业的深度融合是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我们要以《意见》的出台为契机,把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大势,主动求变、勇于创新,扎实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钢铁全流程、全产业链的应用,推动钢铁这一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钢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