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党建工会

“真要搞出个样子”
——河钢宣钢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侧记

2020-06-11 08:52:00

  本报记者 李巍 通讯员 翟寰宇 张铁成

  “如今,咱们村全部实现脱贫,再也不是贫困村了!”
  “精准扶贫政策就是好!”
  ……
  6月2日,《中国冶金报》记者驱车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崞村镇黑台子湾村,在探访驻扎在这里的河钢宣钢驻村扶贫工作队在村里的扶贫工作情况时,村民们纷纷叫好。
  进驻·融入
  祁俊奎是河钢宣钢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队员。2016年之前,他做梦也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一名驻村扶贫干部,成为乡亲们眼中的“娘家人”。一晃4年多过去了,祁俊奎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已然成了这里的一员。
  “街道脏乱差,村民靠天吃饭。”这是祁俊奎和工作队的其他3名队员刚进驻村里时的印象。比起落后的经济条件,更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村民对扶贫政策的误解,“搞样子”“走形式”这些微词在村民口中时有说起。为消除村民的误解和疑虑,工作队索性在村委会埋锅造饭,做好了“不消除贫困决不收兵”的打算。白天,祁俊奎和工作队其他队员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走街串户,一方面通过入户走访准确掌握贫困户信息,另一方面和村民在家长里短的聊天中增进感情,深入宣讲当下的扶贫政策,打消村民们的疑虑。晚上,他们挑灯夜战,建档立卡,完善档案,准确识别贫困户,为“真扶贫、扶真贫”做好充足准备。
  工作队的队员们用了半年的时间,走遍了黑台子湾村的每个角落、每家每户。农忙的时候,他们帮助村民收玉米、碾高粱,村民们谁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听他们出出主意。其间,在上级单位的支持下,工作队的队员们为村子新建了村委会办公室,还帮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申请办理低保、改造了危旧房屋。
  一系列扶贫举措彻底消除了村民的疑虑,之前口中的“搞样子”变成了“真要搞出个样子”,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国家扶贫政策的温暖,增强了实现脱贫出列的信心。
  扶贫·提升
  “这些果枝一定要剪掉。”在黑台子湾村的梅杏林中,河钢宣钢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苏焕城正在和果木技术员一起指导村民修剪杏树。
  “产业扶贫是依托。”提起扶贫工作,苏焕城深有感触。
  3年前,为加大扶贫脱困的保障力度,工作队结合村里的现有资源和实际情况,制订实施了产业扶贫攻坚方案。光伏发电、梅杏种植、水利灌溉等一系列符合黑台子湾村发展实际的产业扶贫项目相继落地。
  为提高产业扶贫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工作队在梅杏种植上采取先行试种的方法,由村里贫困户刘仲富试种了八分地(约533平方米)的梅杏。2019年,刘仲富家的梅杏喜获丰收。昼夜温差大和水土条件优良使得梅杏口感较好,再加上工作队主动帮助寻找销路,当年,刘仲富家的梅杏刚一成熟就被北京的客商全部收购,增收上万元。截至2019年底,该村梅杏种植面积扩展到30亩1300余棵,每年可为村民增收40万元。
  2018年,工作队适时引进光伏发电项目,并顺利实现并网发电,至今已为村集体增收4万余元,40户贫困户因此受益。
  “没想到我也拿上工资了!”刘贵珠家是村里的重点帮扶贫困户,他的妻子患有重病,家里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入不敷出。“脱贫路上决不让一个人掉队!”针对特殊人群,工作队精准施策,协同村委会安排刘贵珠走上了村里的公益岗,让他定期为村里打扫卫生,每月向他发放工资。同时,工作队帮助他养猪,使他每年可增收1万余元。
  在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的同时,工作队还加强文化扶贫工作。他们在村委会开办了村民阅览室,组织举办入村汇演,成立村容整治小组,让村民在自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不仅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乡亲们的精气神也有了显著提升。
  巩固·拓展
  “今年,我家增种了两亩黑玉米,黑玉米的市场价格高,还有合同保障……”谈起黑玉米种植,黑台子湾村村民刘贵江充满信心。
  2019年底,黑台子湾村已成功脱贫,河钢宣钢获得宣化区政府颁发的“脱贫攻坚贡献奖”,驻村工作队也被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
  如何巩固脱贫成果,让村民的增收渠道更加多样化是当前工作队的主要任务。“大家放心,我们的扶贫工作力度一定会只加不减。”面对村民的期待,工作队向村民做出郑重承诺。
  去年,工作队多方筹措积极引进高端农作物黑玉米品种,同样采取先行试种的方法,实现亩产增收400元。村民们看到了效果,纷纷要求增种黑玉米。今年一开春,工作队加大黑玉米种子引进和推广力度。为切实保护村民权益,4月底,工作队协同宣化区相关部门与客商成功签订黑玉米回收合同,将黑玉米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亩,每年可为村民增加4万元的种植收入。
  “接下来,我们还会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让村里的物质扶贫和文化扶贫齐头并进,让黑台子湾村变得更加美丽!”河钢宣钢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刘爱东说。
  《中国冶金报》(2020年06月11日 02版二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