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东明 黄海萍 高攀
近年来,为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广西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以“红炉炼新材 铁肩担使命”党建品牌,打通党建与生产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凝聚了全体职工意志,推动了该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超过100%。
以创建党建品牌凝聚党员意志
北港新材料原为私营企业,于2019年经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全资收购后,转为国有企业。该公司为探索党建融入生产经营的有效途径,提炼并形成了“红炉炼新材 铁肩担使命”党建品牌,以红色党建为引领,通过攻克不锈钢生产技术难关、产出高品质产品,同时建设“管理、技术、技能”三支人才队伍,推动建设“创新力强、主业突出、产品多元、管理科学、环境优美、人人成才”的现代化不锈钢标杆企业。近年来,以“红炉炼新材 铁肩担使命”品牌为核心,北港新材料还打造出了15个党支部“一支部一品牌”矩阵,形成上下贯通的党建品牌体系。
围绕该党建品牌,北港新材料提出“1314”高质量发展三年(2024年—2026年)行动目标,计划在3年内打造1个不锈钢新材料链主型龙头企业,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3个制造体系,形成1个千亿元级不锈钢全产业链,建成4种以上高端拳头产品产业基地,通过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激发该公司党员干部“打头阵、当先锋”的奋斗意识,使钢铁强国梦转化为全员可感知、可参与的具体行动。
使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2024年7月份,北港新材料党委与26家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开展了党建联建共建,通过党建链和不锈钢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联接,推动该公司的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向产业链延伸,解决市场拓展难题,同时引进7家下游不锈钢深加工企业,为进一步开拓不锈钢市场、延伸产业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与北港新材料党委以共同参会、建立载体、先锋引领等方式形成的“1335”(1个品牌引领、3大载体融合、3项工程赋能、5大提升目标)党建工作体系密不可分。
运用该体系,北港新材料党委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聚力攻克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其中,该公司各党支部结合生产单元特点创建子品牌,如技术党支部的“创新促发展 技术强品牌”致力于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近年来获得专利授权40多项;炼钢支部 “红炉铸钢魂”、轧钢党支部“精轧先锋”,实现党建与工艺环节精准对接,解决了在不锈钢新品种轧制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为新品上市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此外,该公司聚焦人才培养、生产攻坚,建立起“技术、技能、管理、业务”等一整套完善的职业规划、晋升通道,实行“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双培养机制,由党员骨干通过师带徒、班组技术培训等方式,培养班组骨干人才,促进人才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组织党员参与班组会议、指导星级班组创建,带动班组完成产量、质量成本服务等任务;积极开展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关键岗位竞争上岗,拓宽人才选拔任用渠道,有效激发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围绕生产管理、安全环保等主责主业,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等主题活动,推进全员工序降本,2024年实现工序降本超2亿元。
将党建进一步融入生产经营
在推进党建融入生产经营过程中,北港新材料发现该公司部分基层干部对“党建品牌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理解不深;党建与行政职责划分存在重叠与空白,导致“党委会前置研究”流程有时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政治把关作用;部分党建措施存在“口号化”倾向,导致攻坚效率低下,效果不明显;现有考核中党建指标占比不足,缺乏对“党建促经营”的量化评估,导致激励效果弱化。
面对上述问题,该公司党委积极研究对策,破解党建如何进一步融入生产经营的难题。
以政治力提升筑牢思想根基。该公司通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明确党委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政治核心地位与领导力;压实主体责任,明确党委、支部、党员三级在项目攻关、人才培养等场景中的具体职责,将“一岗双责”落到实处。
以组织力提升优化体系设计。该公司明确党委会前置研究的12类重大事项清单,将党建工作要求嵌入公司治理流程;调动最优秀的干部冲锋在困难的最前线,围绕生产经营实践,攻克生产经营难题,促进各项经营目标的实现。
以执行力提升确保措施落地。该公司将党建任务转化为“生产攻坚项目”。如在“轧机精度提升”项目中,由该公司党员担任项目经理,设定量化目标(精度误差≤0.01毫米),按节点考核。
以监督力提升强化考核闭环。构建“双KPI”体系,将党建指标(如党员攻关项目完成率)与经营指标(如吨钢成本)按4∶6的权重纳入干部考核,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直接挂钩;开展“融合度”评估,每季度从“组织建设、作用发挥、经营成效”3个方面对支部评分,在企业内部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局面。
《中国冶金报》(2025年07月16日 07版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