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陕钢集团汉钢公司炼铁厂深挖潜能,树立“节支等于增收,修旧就是创效”新理念,深推增效措施、加大修旧利废力度,多举措全面降本增效。
统一型号,降低维修难度。修旧利废是节能增效的主要方式之一,不能原地踏步、小打小闹,必须加强引导技术创新工作,实现节支增效,提升修旧利废的“含金量”。胶带式输送机是炼铁厂生产中的主要运输设备之一,及时修复磨损的滚筒可大大减少设备运行事故。炼铁厂之前采用的在线包胶、维修的方式,经常检修超时和维修空间受限等不利因素。为此,炼铁厂技术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对现场备件升级改造,逐渐统一备件型号,使一个滚筒备件可以通用多台胶带机进行维修,在提高维修效率的前提下,降低了维修费用,年约节省维修费用60余万元。
上医治未病,降本增途径。设备维修是成本支出的大项,一点小状况维修也需要费用,为此,炼铁厂在降本增效上另辟蹊径,将被动的设备事故抢修变成超前故障防范,堪为“上医治未病”楷模。1月份以来,每周分批次对分厂所有关键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检修、使用等进行系统巡查“体检”,动态掌握各类设备的绝缘数据、润滑管理现状、关键设备备件储备情况,将每次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超前预测预判,通过日常巡查收集的数据分析,对设备的“劣化状态”进行预判,将被动的事故“抢修”变成主动预防性的定修。
“TPM”人人都是核算员。自推行设备包联以来,炼铁厂将质量标准化、安全管理、成本管控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措施列入设备管理考核指标,以全员设备管理为抓手推进降本增效。从厂领导到职能科室、从主管车间到每个员工,人人立下军令状,以“不落实成本之事”倒查“不落实成本之人”,使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持续发力。每周将成本控制情况通报,各单位通过对标他人找差距,让每一名管理人员和员工都担上责任,实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成本管理局面和节约成本的理念,全力让降本增效成为责任,更成为一种习惯,服务日常生产。(张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