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下,降成本、增效益已成为当下形势的新常态,中南股份轧材厂一维检作业区棒材机械班用实际行动给大家打了个样,把“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理念贯穿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将修旧利废作为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和提高班员思想认识的重要抓手,鼓励班员通过创新巧思、勤劳妙手,使废旧备件物尽其用,助力降本增效工作再上新台阶。
深挖内潜,“节”尽所“能”
棒材机械班组深知,在资源有限、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深挖内部潜力、节约每一分可节约的成本,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此,他们坚持“能用不领新,能修不丢弃”的原则,对可修复和不可修复的备件进行准确区分,避免了盲目采购新备件造成的浪费。对于待报废的备件,班组并没有选择丢弃,而是采取了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庖丁解牛”式的拆解与分析,大到设备备件,小到阀门螺栓,都能物尽其用,“节”尽所能。他们仔细研究每一个零部件的材质、结构和功能,寻找其潜在的价值。通过零散备件的巧妙拼接、精细的加工修复以及有价值的零部件重新组装,使原本看似无用的备件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重新回到了生产线上,继续为企业创造价值。
自主创新,降低故障率
换辊小车用于棒一2线粗中轧承载轧机横向移动、换辊使用,备件费用3.7万元一组,是修旧利废的长期“客户”,“焊条、人工、时间”都是成本,怎么办?班组成员依托创新思维,化身“能工巧匠”,把容易磨损的部位改为耐磨材质,把需要修复的部位结构改进,把换辊小车整体加强,故障时间一年可减少20-30个小时,节省备件费用达10-15万元左右;针对扁头套托架修旧量大,班组成员再次头脑风暴,发挥创新精神,对问题症结等进行认真分析,发现托架是受现场高温水汽烘烤腐蚀,以及万向轴的高速运转,导致托架卡槽严重受损,降低托架的功能精度,容易造成轧机走位堆钢,不得不下线报废。本着“能修尽修”的理念,班员自主线下利用高强度耐磨性较好的路轨钢作为修复材料,采用506焊条进行满焊焊接,对托架变形的部位进行加固处理。修复后,大大提高了托架的使用周期同时降低了设备故障率。真正通过自主创新“小改造”实现“大成效”。
现场教学,提高技能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维修技能水平,班组充分利用修旧利废时机开展现场教学,由技术骨干讲解设备工作原理、故障处理方法以及设备优化、改进的方法,传授修旧利废的经验,切实帮助员工把理论实践转化为服务现场的生产力,不断提升整体维修水平,同时鼓励员工分享自己在修旧利废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日后保障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棒材机械班组通过深挖内潜、自主创新、现场教学等方式开展修旧利废工作,累计降本1724万元,在中南钢铁半年度修旧利废类关键指标竞赛中,以提升度142.87%成为进步最快班组,完成修旧利废131.14万元,实现班组指标稳步提升,为企业的降本增强作出积极贡献。 (李丽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