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钢铁公司作业现场的忙碌身影、皮带通廊的穿梭脚步、塔楼高处的专注目光、行车旁的严谨操作……在炼钢厂准备车间,他们的“工位”从来都不是固定的,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他们的舞台。“现场就是办公室”,全员出击,一手抓生产、一手治散排,以责任为笔、担当为墨,书写车间全员的履职故事。
阳光下的质量“守门员”
清晨的阳光洒落,石灰皮带通廊、废钢堆场已有了忙碌的身影。车间原料班组的员工早已穿戴整齐,拿好工具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
在石灰皮带通廊,作业人员不时抬手用衣袖擦去脸颊的汗水,一丝不苟地从皮带上采集样本送检。
在地仓卸料点,辅料管理员苏刚带着轮班骨干守着卸料车辆,“取样、称重、筛分、称重、计算”,一系列标准作业流程行云流水,石灰质量、破碎废钢质量的优劣即刻显现。
截至7月底,准备车间验收检查出不合格石灰、破碎废钢、其他废钢等共计596车,挽回经济损失超109万元,为实现生产稳定顺行和降低炼钢成本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天候的技术“快递员”
“S117的卸料小车无法停车,急需支援。”
夜里9点,电气技术员刘永畅的手机里传来紧急呼叫。没有丝毫犹豫,他以最快速度赶到生产现场,打着手电蹲在卸料小车旁,逐一检查限位开关状态——有12个限位开关在皮带封闭项目施工中受损,有的外壳碎裂,有的整体变形,还有的缺失。“必须全部更换!”他迅速联系备件员调取同型号限位开关,在现存备件不足时,立马组织人员到待产区域拆旧利用……
夜色中,他的工装早已被汗水浸湿,却顾不上擦拭,专注地核对每一处接线、测试每一个开关。
“恢复正常!”当最后一颗螺丝拧紧,经过近6小时的抢修,卸料小车恢复自动停车功能,生产节奏重回正轨。
厂区里的清灰“战斗员”
S117皮带是向炼钢输送原辅料的重要“动脉”,也是散排整治的关键区域。7月中旬,为彻底对该区域环境进行整治,准备车间组织白班人员,分时间段连续作业。
铁铲、扫帚、推车齐上阵,各组轮流接力……汗水在脸上肆意流淌,蓝色工装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经过两个夜晚的奋战,S117皮带区域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周鸿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