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初以来,河北纵横集团丰南钢铁有限公司焦化厂以“零非停、零延误、零失误”为目标,多措并举持续强化设备管理,截至目前,收效颇丰。
包机到人,每台设备都有“身份证”。该焦化厂609台A类重点设备全部实现“一人一机一档”,每月会结合设备管理情况对各车间进行综合打分,评出红旗、黄旗、绿旗班组,让责任真正落到“最后一米”,同时起到了激励先进、督促后进的作用。如今,走进该厂的化产车间,化工泵旁的设备标识牌上的包机操作工、维修工、电工的姓名、电话、职责一目了然。“以前设备出故障,大家相互推诿;现在一看标识牌就知道找谁,效率显著提升。”该车间副主任赵强说道。
协同点检,岗位+维修+工程师“三重保险”。看、听、摸、测是岗位工们每班点检必做的“规范动作”。该焦化厂的机电维修人员每天带着听针、扳手、测温枪等,为设备做“常规体检”。此外,该厂的设备科工程师每周会携带检测记录表、测振仪、测温枪等,对重点除尘风机、焦炉车辆、液压站制冷设备、A类设备的温度、振动趋势进行检测。
“专家会诊”,A类设备每月的规定动作。该厂设备科每月都会组织对循环氨水泵、干熄焦提升机、焦炉车辆、焦炉液压交换机等A类设备进行“专家会诊”,形成专项检查报告,异常指标一目了然。接着,该公司的设备科工程师根据报告,制订出相应的整改意见,明确检修事项,并在现场进行督导,形成闭环管理。
应急演练,从纸上预案到肌肉记忆。高温天气对设备设施稳定运行是不小的挑战。为此,该厂设备科突击检查各区域的应急设备,如模拟推焦车在执行推焦过程中突然停电,检验推焦车司机、生产班长、维修人员的协同处理能力,看他们能否在10分钟内完成连接推焦杆应急马达齿轮、提起抱闸、启动柴油机发电、手动操作液压阀等应急操作。这种无脚本演练,让该厂每名职工将应急操作刻在脑海里,形成肌肉记忆。
截至目前,该厂的综合设备故障率同比去年下降25%,应急响应时间缩短30%,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100%。今后,该厂将继续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为重要抓手,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强化效能提升“三个强化”,助推设备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盛志华)
《中国冶金报》(2025年08月26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