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涛
8月26日,鞍钢集团本钢印发《本钢2025年“质量月”活动方案》,确定在9月1日—30日期间,在全公司范围内组织开展“质量月”系列活动。事实上,对质量的追求早已融入本钢的日常实践。今年上半年,从问题整改点到标杆林立,本钢北营公司用了短短3个月时间就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目视化、标准化、网格化等精益工具的深度应用,让该公司的液压站管理效率实现涵盖安全管理、设备运行、现场环境的“三级跳”,不仅81个液压站成功通过验收,还被评为北营公司“精益标杆”,在短时间内显现出实实在在的效益——故障率骤降75%、安全隐患减少198项、生产效率稳步提升,以“小投入”收获了“大效益”。
设备“健康度”飙升
“以往设备偶发故障时,生产线常被迫停机,现在运行稳定性显著增强!”本钢北营公司1780液压站员工的这段感慨,道出了该公司标杆液压站最直接的效益变化。针对液压站“跑冒滴漏”“油气超标”等长期制约生产的痛点,本钢北营公司精益办运用“+精益”方法论联合安全、设备专业部门精准发力。该部门根治顽固性漏油点,清除油污沉积,全面恢复封闭液压站通风功能,严格执行定时通风制度,从源头消除电气短路风险。
在一系列靶向治理下,本钢北营公司的设备可靠性实现质的飞跃。据悉,自6月份,该公司的“精益标杆”液压站建成后,液压站故障停机时间比4月—5月份缩短75%,减少产量损失4900吨,减少经济损失45万元。“这意味着,曾经因设备故障‘流失’的产能被稳稳‘抓回’,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的底气更足,直接为企业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产量效益。设备‘少出故障、多出产品’,成为‘+精益’理念在生产端最鲜活的体现。”本钢北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管理“精细度”升级
日前,当《中国冶金报》记者走进本钢北营公司标杆液压站时,1911个标准化标识形成完整目视网络:设备运行状态一眼可辨,介质流向箭头清晰可见,点检路线最优路径一目了然。据了解,该公司这种“目视化+定置化”的管理变革,使得设备巡检的频次、路线到油位、温度、压力等运行参数的标准实现量化细化,让曾经“凭经验、靠感觉”的操作转变为“有标尺、可追溯”的精准作业。
“以前总担心角落里的油桶、松动的防火门,现在排查到位、整改彻底,作业安全感显著增强!”谈及安全效益,该公司的一名基层员工表示。在标杆打造过程中,本钢北营公司精益推进团队依据+精益”方法论聚焦“本质化安全”,对液压站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治理,更换了与现场不匹配的灭火器62具,对88处关键管线穿墙孔洞实施防火封堵,清除8处站内可燃杂物,修复加装56个闭门器确保防火门功能可靠,将潜在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隐患少了,生产中断的“隐形杀手”就少了。安全防线的筑牢,让该公司的设备从“带病运行”转向“健康运转”,员工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高效作业中。这种“安全—效率”的正向循环,正是该公司精益管理“向安全要效益”的生动实践,也为后续其他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清单化”模板。
上下协同破局
本钢北营公司的这场“百日攻坚”背后,是基层实践、中层执行与高层推动的同频共振。从员工自主设计设备状态标识,到亲手完成现场定置、清洁,该公司一线力量的深度参与让改善措施“接地气、易保持”;中层管理人员结合现场实际,将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计划,深入一线检查指导标准化操作和点检规范执行等具体工作,确保改善精准落地;公司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动态激励机制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整改“不打折扣、不走过场”。
“以前想改但没方向,现在有标准、有支持,干得越起劲,效益越明显。”本钢北营公司参与改造的员工们纷纷表示。这种“上下同欲”的合力,让困扰该公司多年的难题在短短2个月内实现突破——81个标杆站不仅通过严格验收,还形成了可复制的管理标准,为后续53个液压站改造提供了“效益模板”。
“北营公司精益标杆液压站的成功打造,是落实鞍钢集团深化改革行动部署‘打造精益化管理标杆’要求的生动实践。它不仅以实实在在的效益证明了精益管理的强大威力,更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可复制推广的方法论,这为北营公司深化推进精益管理,打造精益标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钢北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标杆液压站已成为本钢北营公司“精益标杆”建设的“微缩样本”。以安全为基、以效率为要、以效益为纲,这场持续深化的精益变革,正为该公司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让“小液压站”释放出“大能量”。以此次成功为起点,本钢北营公司将持续深挖现场潜力,固化推广经验,强化标准执行,聚焦价值创造,为鞍钢集团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冶金报》(2025年09月16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