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武集团中南股份能源环保部发电车间以“精准核算、效益优先”为导向,将“算账”思维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从设备运行到资源利用,从维修攻坚到全员践行,用“锱铢必较”的较真劲挖潜力、创价值,让降本增效从“任务要求”变成了全员主动践行的“行动自觉”。
算清“运行账”:调优参数挖潜力,一度电也能生效益
发电车间“既要确保发电稳定,更要精打细算成本”,这是运行人员坚守的工作准则。自高效发电三期投入运行后,1号135MW机组肩负起调峰重任,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转状态。面对这一全新工况,汽机班勇于突破将传统的“三台循环水泵同时运行”模式,通过对不同负荷下能耗与效率的反复测算与分析,最终将运行方式优化为“2台工频运行 + 2台备用”。这一优化举措成效显著,每小时可实现节电350千瓦时,月均增效13.1万元,真正让“每一度电都用在刀刃上”,实现效益最大化。
算活“资源账”:小改小革拓财源,“闲资源”变“活收益”
降本增效不仅在于“节流”,更在于巧妙“开源”。在新循环水泵房,车间通过实施一项看似简单却极具效益的小改造——加装回收管道,成功将原本直接排入地沟的阀门井雨水引入前池,实现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每年创造效益达5000元。这一看似简单的改动,背后是“资源零浪费、效益无遗漏”的经营意识,用“小投入”换来了“持续收益”。
算准“维修账”:自主攻坚省成本,练出技术“硬底气”
“花钱找厂家维修,不仅要花1.7万元,还要等10多天,两台机组真空度受影响的损失更没法算!”谈及CDQ#2机力塔风机变频器故障处理,技术攻坚小组记忆犹新。当时变频器频繁跳机,厂家建议走备修流程,团队果断选择自主攻关——拆检控制面板、清扫内部灰尘、更换主板排线,仅用半天就彻底解决问题,既省下1.7万元维修费,更避免了停机带来的间接损失。这并非个例。车间打破“依赖外部维修”的惯性,组建技术攻坚小组,针对常见故障建立“问题台账”,通过反复钻研,掌握了变频器调试、水泵叶轮修复等10余项自主维修技能,既降低了维修成本,更锻炼了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
发电车间将“算账经营”理念全方位融入日常工作,促使员工实现从“被动降本”到“主动创效”的积极转变,从设备参数调整到资源回收利用,从日常巡检到故障维修,让每一项决策都有数据支撑,每一份投入都有效益回报,实实在在将“先算后干、边干边算”深入人心,人人养成“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习惯,推动降本增效工作迈向新台阶。(哈小辉)